梅应生
太极拳与针灸术,两者都是我古老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各自部以它奇特的医疗健身效果而蜚声中外。自古以来,武术与医术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两者都各自超越自身的范畴而相互渗透。
我练杨式太极拳十多年,从事医务工作及针灸术三十余年。近几年来,在施行针灸术中,有意识地采用练太极拳架自身“意念”产生的“气”于持针之手,通过针体将“气”释放于受术者行针的穴位,实践证明能够增强单纯针灸术的效果。笔者不失冒未,将此操作暂命名曰“太极针灸术”,抛砖引玉,悬求同事仁人共同探讨,进一步揭示其中奥秘。
太极拳是在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练拳架时,在“意”的支配下,神经纤维及神经末梢对体内气血的贯注,产生于手部张、麻、热等得气的感觉之所以明显,是因为人体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脉的起止点分布于手部、(手太阴肺经起止于姆指,手阳明大肠经起止于食指,手厥阴心包经起止于中指,手少阳三焦经起止于无名指,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起止于小指),两手经气的运行畅通,于医疗健身和技击格斗起着重大作用。所以,历来为太极拳家们所重视,故有“以意运臂、以气贯指”,“中气运到手指方为运足”,“清气上升行于手”等论述。
具有太极拳素养的人,在练拳架时,手部即易于产生“气”的活动,这种“气”是一种物质,已为现代科学所证明。这种“气”能收敛于体内,亦可释放于体外。具有太极拳修养的针灸医师施针灸术时,应用练太极拳架时“以心行气”,“意到气到”的功法,将“气”运行于持针之手,(这种“气”有人称为“生物电流”)便可传导于针灸针体,在针刺的同时释放于受术者的经络、穴位,即能起到针灸针机械性刺微和“气”效应的双重效果,以此加强针灸疏通经络、调和气息的作用。
笔者十多年来苦练杨式太极拳,终年不辍,随着拳艺的提高,自感全身气血循行较好,近几年来,每在施行针灸术时,以“意”气运针,受术者普遍反映“针感”(张、麻等得气感觉)比一般针灸医师明显,在施行间接温和灸时,受术者亦明显感觉热度有向深层组织和周围扩散的舒适感。近几年来在实践中证实此种“太极针灸术”得特殊疗效,兹将两例典型病例呈述于后:
患者王凤琴,女,二十七岁,乐山市氮肥厂工人,于1985年10月25日早晨,口角明显向侧歪斜,经某武警医院诊断为“面瘫”而住院治疗,经具有经验的专科医师针刺治疗的同时,辅之“T、D、P”电磁波辐射治疗器(国外称为“神灯”)辐射治疗八十三天,除舌部麻木稍有减轻外,其余症状均无丝毫好转,于1986年1月出院,患者已失去治愈的信心。1986年3月14日求治于笔者所见:口角牵向左侧、鼻唇沟向左侧歪斜,左侧鼓颊困难,说话漏气,右眼不能闭合,(自述睡觉时必须用生理盐水纱布伏盖右眼)右侧面部肌肉张力减低,表情消失,不能皱额蹙眉,诊断为“面神经麻痹”无遗。经笔者施以“太极针灸术”,第一疗程十五天明显好转,经第二疗程已基本痊愈。
患者田泽民,男,三十四岁,乐山市矛桥区乡村教师,患“面瘫”经某市医院针灸科电针治疗个月,病情毫无好转,经该医院会诊后出具病情介绍到省级医院治疗,因患者经济条件不许,只得求医于笔者,经两个疗程而痊愈。
笔者认为:医院针灸科的专科针灸医师,针灸技术比笔者高明,而且采用的针刺穴位相同,为何疗效有如此之差别。再者,治疗面瘫的时机愈早效果愈佳,此两例后治疗的效果胜于先治疗的效果,尤以前一例患者,’经医院科主任亲自施术,又辅之现代先进的医疗器械治疗无效的疑难病例,“太极针灸术”确起到了奇特的效果。
类似以上经过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医院针灸科治疗未得好转的病人,经笔者“太极针灸术”而得满意疗效者,不乏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