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与日本柔道

江苏 黄强

中国式摔跤是一种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有摔跤运动。

当时人们为了生存,在和自然界的斗争中,在部落间的冲突中,除了手持武器外,还得利用徒手摔打等搏击技术。可见,从那时起,摔跤就有了萌芽。

据南朝人任防著的《述异记》中记载:“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而宋代陈肠撰《乐书》中也有相同之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固古代摔跤又称“角抵”、“角力”。至秦汉以来的摔跤主要是较量力气,也夹杂拳打脚踢,甚至把对手摔死,到五代时期,摔跤的技术已有较大发展,比较注重轻快敏捷的技巧。至清代,则出现了专门从事摔跤的“善扑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跤技的不断发展,摔跤便逐渐形成单独的一项体育运动了。

现代中国跤术通常以巧,讲究“上捆下绊”。其主要特点是保持在自身不倒的条件下摔倒对方,摔倒对方就是使对方失去通常站立的稳定平衡状态。要使对方失去平衡就必须首先缩小对方的基底范围和提高对方的重心高度,然后向对方身体各部位施加各种作用力,迫使对方的重力作用线超出基底范围而倾倒。可见,中国跤术跟力学知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中国式摔跤要求练习者要有固定的基本姿势,俗称“跤架“,即在一出架的秒刻间,上体成半斜面,两腿稍屈,但不得成骑马蹲裆式,还要求扣胸,紧臂,头要正,尻骨要垂,鼻尖往前不超过脚尖,后脑不超过后脚跟等等。要做到“眼似闪电,手似箭;

腰如盘蛇,步似钻”,上下肢动作要协调配合其练习方法包括基本功(徒手、器械、综合,各种步法、手法,倒地技术和攻防技术(抱腿捆绊,抓袖手别等)。

中国式摔跤比赛是在14米见方的垫子上进行的,比赛双方着摔跤衣,长裤,系腰带,脚穿高軪鞋,摔跤时只许站着摔。只要对方膝盖(双膝)跪地,肩膀着地就算摔倒对方。摔倒后就停止,然后站起来重新开始。比赛双方可互抓对方跤衣的短袖、腰带和抱全身,但不许抓裤子,要求比赛双方积极进攻,如一方运动员在比赛中消极,裁判员可进行劝告,劝告无效,再给予警告。一般在一方运动员受到三次警告后,则取消其该场比赛资格。这就是中国式摔跤的一般概念。

至于日本柔道,即是中国明代传到日本的中国拳法演变而成的。当时朝廷官员陈元赟为了复兴明朝的天下,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未遂。便居住在日本的江户城南西久保国正寺内,并与同居该寺的日人福野正胜,三浦义辰、矶贝次郎三人结为好友。并向三人传授明朝的捕人之术,即几种亚洲格斗法。后这三位日人离开陈元赞各奔前程,各树一帜,专门传授所学的中国拳法。曾名扬一时,被日本人称之为日本柔术的祖先。自此,日本古柔术流派多达三、四十种。其中以扬心流为最盛。该派创始人是秋山四郎。日本长崎人,早年来我国访求医术,得柔术活生法二十八种。回国后寄生古刹,研究柔术。隆冬大雪时,独自见柳枝不积雪,从而感悟到其中的道理,并创造了三百三十个柔术招数。但当时这种柔术在实战中致命动作多,严重威胁双方的生命安全,并危及社会治安。为此,日本东京大学一个叫嘉纳治五郎的人,在古柔术的基础上,去掉危险的技术动作,并吸取了各流派的长处,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取名为“柔道”。

他认为“柔道”是一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最后取胜的技艺,并把柔道分为“体育式”和“自卫式”两种,要求每一个练习者在练习时必须抛去一切杂念,集中精神,心平气和。

它的主要技术有:“投技”:摔倒对手或使对手失去平衡:挡身技:用拳打脚踢肘撞膝顶对方要害;固(寝)技:将对手按于地面,利用反关节技术将其制服。

比赛时,双方赤足上场,身穿和服式长袖上衣,肥大的长裤,系腰带。在一块面积为14一16平方米的正方形特制的柔道垫子(榻榻米)上进行比赛。由一名主裁判和两名副裁判主持。运动员双方从两边上场时,彼此相距六步,两脚成八字形,先互相行礼(鞠躬),再向观众行礼,然后开始比赛。

比赛时双方可抓握对方的柔道衣,也可抓握、抱对方全身各部位,但不许抓腰带,然后设法摔倒对方。比赛禁用拳击、脚踢。

现代柔道主要是为了锻炼灵敏、腕力、腰力,以及发展身体素质。

综上可见,中国式摔跤与日本柔道是有着一定的渊源的,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但有些地方也不尽相同,练习者必须弄清其概念,才能对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