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衡
临去老山以前,《武林》杂志交给我一个任务:代表《武林)》杂志杜慰问和采访英雄的老山前线战士。
1987年6月26日,我随广东省赴老山前线医药科技慰问团来到云南。在隆隆的炮声中乘坐军用卡车奔赴前线。
在隧洞里,我看到了一本陈旧不堪的《武林》杂志,书皮已被磨得变白、卷起,书页也早已被掀破,但战士们仍珍爱地保存着。一位战士说,他们很喜欢《武林》所刊登的中华武术家教训趾高气扬的外国武士的故事,他们认为,这些爱国主义故事对教育广大群众很有好处,战士们看了觉得很过瘾。
说来也巧,我们所访问的某部正是一支具有习武传统的部队,这支部队的老首长过去就擅长各种武术;而现任副政委虽然年逾五旬,但仍然“站如松,坐如钟”,走起路来轻捷如灵猫,说起话来更象敲起了铜钟;副政委告诉我,这都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习武所取得的成绩,正由于他的身体好,上级才同意他入滇参战。说着说着,这位老军人开怀地笑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有幸访问了飞虎侦察大队的刘大队长。他身材高大,目光如电,步履轻捷,脚下无声,一看就知道他武功身手不凡。飞虎大队早在抗美援朝期间,便以奇袭敌人王牌军“白虎团”团部的赫赫战功而驰名朝鲜战场;在这个大队里,还有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闻名全国的“杨子荣排”。侦察英雄杨子荣打进国民党士匪头子座山雕的巢穴,配合部队一举歼灭了这支凶顽异常的匪帮,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杨子荣同志后来牺性了,他生前所在的排就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飞虎大队参加对越作战后,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便六战六捷,吓得越军心惊胆寒。例如其中一仗便是“杨子荣排”深入敌后打的漂亮仗。该排八位指战员深入敌人阵地,那天雾特别大,对面不见人影,忽然听到河边有打水的声音,我第一捕俘手立即悄无声息地冲上去,到了敌兵的身边,敌兵全然不觉他凭着深厚的武功,一下子把打水的敌兵按倒在地,第二捕俘手立即上去捂住敌兵的嘴巴;敌人拼死挣扎,却不敌我侦察兵,硬是一声也哼不出来就被我侦察兵捕获。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抓住敌兵安全撤回后,敌人阵地上仍毫无动静,还不知道有越兵被抓当了俘虏。等到敌人发现越兵失踪后,乱放了一通枪炮,但此时已无损我军一根毫毛了。因此越军非常恐慌,曾特别通告各越军部队:中国侦察兵要“绑架”越军官兵,命令各部队要严守阵地,防止“绑架”,云云。
刘大队长告诉我,我军侦察兵深入敌后,主要捕俘手都不带枪,以免捕捉俘虏时碍事,他们所凭借的便是自己的一身好武功。每个侦察兵平日都要练拳、练空手夺枪、练擒拿术。一位侦察兵告诉我,他们很喜欢看《武林》等武术杂志,从中汲取武术精华,以克敌制胜。
在一个前线阵地的隧洞里,我看到战士们有的在学英语,有的在做数学习题,还有人在学习写诗、作曲;尽管是在生死搏斗的战场,我们的英雄战士仍然在不断地充实自己,正如他们在营房门前贴的对联那样:“热血换人民安宁,艰苦为中华腾飞”,“创胜利之师业绩,树文明之师形象”。
前沿阵地的猫耳洞非常狭小,往往仅容一个人,的洞却要住上两个,以至三个战士,战士们在洞内连腰也伸不直;为了隐蔽洞口,防止敌人发现,战士们不能随便出洞,吃喝拉撒睡都在洞内。地处亚热带的云南边防前线夏季酷热,猫耳洞里的温度有时高达40至50摄氏度;下起大雨来,洞内积水可达半尺之深;而在夜晚,各哨位还要抗击敌人一夜数次的进攻袭扰。老山英雄战士就是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战斗的。但战士们对我说,他们除了水以外,更需要读书看报,因为从科普和武术书刊上可以了解到许多健身的方法,以便在狭小的猫耳洞中进行锻炼及防止腰腿痛等疾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从书刊中获得迫切需要的精神食粮,以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当我向前线指战员表示,《武林》杂志社将向他们赠阅《武林》及武术书籍时,他们都非常高兴;指战员们表示,有后方人民的支援,老山战士一定能多打胜仗,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题照为广东省医药科技慰问团在老山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