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门八极拳—八极拳师王长典老先生答读者(一)

盛清元 戴惠华

《武林》杂志1987年第三期登载了我们写的《八极拳的几种基本桩法》一文后,全国各地八极拳爱好者纷纷来信询问八极拳中的一些问题。来信涉及的问题较多,除了《桩法》中的一些问题已复信外,其他问题请王长典老师经归纳解答于后。

一、如何认识“开门八极”的涵义

开门八极的“开门”指技击特点,“八极”指拳的哲理和作用。

“八极”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阴阳太极学说。八极为太极延伸八个方向的极远处,古代的阴阳太极学说试图以阴阳变化说明事物循环往复变化之规律,如果以静止观点来看待事物变化,到极远处就结束了,则八极象征事物的发展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实用价值。从发展眼光来看,“极”是代表事物发展到极点后又继续向另一事物发展,八极是代表了事物(物质)不断运动往复变化的过程,从而显示了事物存在的永恒性。八极拳谱应用“累手者,天转也,腰步盼前顾后也,八极者,无极归元也”,就是说明其阴阳变化的规律及物质运动内在变化的无限性。

应用在八极拳的哲理来讲主要反映在人的生理机能和肢体变化上。八极拳短小精悍,简洁朴素,其拳法结构象征了无极延伸八极只以阴阳二字那么简易明瞭,而运动的长短,圆弧,进展虚实规律体现了阴阳相错,四面八方无顾而不及的变化多端,其快慢相当的运动方式适应了阴阳变化的过程,促进了增强人体生理机能和肢体功能的整体协调性。

八极拳以人体为一太极,无论四肢八节,腰胯气血等的整体运动均要求按无极延极规律突出一个“极”,这是在一定条件下起到“物极必反”的作用。从人体的阴阳理论来讲,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也就是动静关系。正确处理好人体功能的动静关系,是提高素质基础和拳法技术的一个根本问题。动静关系也是各因素的延伸问题,八极拳的动静关系是一种刚柔相济的关系,人体中的诸因素无刚则柔不生,无柔则刚不化,两者之间的生化转换过程是人体生命的延续基础,同样也是形成内劲和技击妙法的基础。八极拳的每一式无论从静态和动态都从一个“极”字体现了充分发挥人体生理功能的最大限度及内在劲力往复循环的无限性。

开门有二层意思,打开对方的门,又开自己的门。这里有攻守,阴阳互相转化的关系。八极拳所以称为势险节短和“开门”有密切关系,所谓势险节短,是八极特殊的训练方法使形体素质形成实力后所表现的实际作战能力。兵法日:“势者,激水之疾,至于漂石”(即山谷洪水激流中形成的巨大冲力),“节者,鸷鸟之疾,至于毁拆者”(即猛禽击鸟,一下子给于最准确,最迅速的致命一击),势为张满的弓弩,节者

为击发弩机,势险节短即短距离发挥凶狠迅猛准确的攻击速度,这是“开门”的基点,也是“极”的速度(包涵了转换速度)。八极拳讲究挨崩挤靠,见招打招,见招化招,近身靠打的开门技击作用,反映了势险节短的特点,又因其组合排列和劲别练法的机动灵活性,形成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劲如雷震之势的攻守兼备之特点。八极拳技击练法上突出个“开”字,故又称开拳。开门八极拳寄寓深刻,含意无穷,其理论和应用价值十分广泛。

二、“六大开”的技击作用问题

“六大开”是开门八极拳精华的高度概括,又是练八极拳基本功的一种特定方法,包含了各种单式练法,劲别练法和技击招法,千变万化。

八极拳单练、套路、技击散打和“六大开”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种拳路的形成并成为独特风格,是要有整体的严谨结构,方可显示其科学性。六大开中的六字诀(顶、抱、单、提、胯、缠),也是无限延伸多种因素的结舶,包涵了很多的单式练法和劲别练法等。例如六大开中的“抱“有多种练法,有拥抱、拦抱,云抱、穿抱、挑抱等,由此可见,六大开是八极拳技击的高度概括,是不可能只存在于一种套路里的练法所能代表的(当然八极拳几种有代表性的套路是有的)。形成多因素组成的技击作用更不能以一种套路所能反映,而是结合在其相适应的各种套路加以练法,才能完成其“六大开”中的诸因素,从而形成了开门八极拳的整体风格的完整性。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