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学太极追怀李雅轩(一)

吴声远

1929年10月间,杭州《浙江日报》刊登了一首打油诗:“今朝国术盛会开,全国英豪来比赛,愚民不知其中意,道是群雄打描台。“原来这是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张静江为创办国术馆培养青年武术人材,进行武术选拔比赛的一次创举。消息风靡遐迩,哄动了全国武坛高手,纷纷到杭州报名参赛。

武术赛的吸引

比赛在杭州市鼓楼外抚衙前的空地举行。按照报到者的名单抽签,先后唱名二人配对上台,待评判员一声号令,二人相互比试,能打倒对方者为胜,可参加下一轮比赛,败者即被淘汰。当时我对拳术一窍不通,仅是去凑凑热闹。成千上万的群众挤在斜坡上观战,不亚于钱塘江观潮的胜景。比赛气氛热烈,如火如茶;有打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二人各使招法,才有一个被对方打倒的;也有打了二个回合,其中一人自知不敌,拱手甘拜下风的;更有相互扭打一团,弄得头面出血被评判员拉开的。轮番对垒,优胜劣败,各种打法,无奇不有…其中有一场使我印象最深,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犹历历在目。那二人应唱上台,一个是彪形大汉,虎虎生风,咄咄逼人;另一个年约三十,状类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双方外表,强弱悬殊,旁观者不禁为这书生捏了一把汗。只见那个大汉挥拳猛击,不料甫经接触,大汉立即跌倒,究竟他是怎样被打倒的,我们却不明白,真看呆了。总之,这次比赛的打法使我看得眼花缭乱,津津有味。嗣后,我的手脚也觉得有些发痒,经常模仿打拳,如入醉乡。

初学拳的机缘巧遇

不久,我发现了西湖滨的民众教育馆向国术馆请到几位拳师,都是比赛优胜者留下的,每天早晨在义务教拳,那地方离我住处不远,于是前往报名。起初学的是十路潭腿,教师是北方人曹晏海。之后,又学形意拳,教师是高振东。我学了一段期间,两种拳的套路都记住了,便以为自己会打拳,觉得心满意足,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后来想想,自己也觉可笑!

那时江浙一带,大都是南拳长拳之类,对太极拳既无所闻,更未目睹。事有凑巧,某天早上,我和几个同学经过民权路,无意中看见一道矮墙,内有二位体格魁梧的人在教几个人练太极拳云手,乍看觉得奇怪,有个同学自作聪明地认为是在做游戏,理由是这些动作和戏台上窃贼在摸黑偷东西的行径一模一样。另一个同学也随声附和,那知再看下去,动作变花样了,有时用掌推,有时用脚踢。当下我肯定这是打拳。另一个同学又却反唇相稽,说打拳的动作这样慢,岂不是早被人打死啦!彼此正争论不休,他们却下课了,几个同学都走进屋里,只有两个教师还站着不知在谈论什么。出于好奇,我们便进去彬彬有礼地问:先生,您现在是教什么?那老师严肃地把我们从头到脚打量一翻,大概看到我们都是穿长袍的斯文青年,便改容相向,说是教太极拳的。我第一次听说“太极拳”,禁不住又问:“太极拳有什么作用?”老师和蔼地解释:“经常锻炼太极拳可以增强体魄,却病延年,如果能练到一定程度也可以防身。”听到练太极拳可以增强体魄正合我们的心意。便跃跃欲试地提出学拳的要求。这位老师沉默片刻,先自我介绍是李雅轩,接着,又询问我们是干什么职业的?我们告诉他是学医的学生时,李老师似乎默许,随即嘱附我们回去写好申请书于明天送来转请教务长决定。第二天,我们把申请书送去,又有幸地认识了教务长杨澄甫老师,并得到他的同意,成为太极拳学习班的临时门徒。学了二个多月,对整套拳架式差不多全记住了,兴趣渐浓,讵料好事多磨,一天,李老师突然对我们说“为了上课方便,全体学员从明天起,都要搬到国术馆里住宿,你们不是正式学员,一时没有宿位,等以后有机会再教你们吧。”恍如晴天霹雳,使我们大为震惊!无可奈何,只好依依不舍地与李老师暂时分别。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