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伟
长期以来,拳击台上发生了令人昨舌的伤害事故,致使杜会各界议论纷纷。目前世界上的拳击运动主要分为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与其他体育项目比较,拳击中双方对抗更加激烈,似乎更具危险性。但实际上,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运动。业余拳击不失拳击运动特点,且强调奥运精神,并受严格的比赛规则制约;特别是在这项运动中占有特殊地位的医务监督制度,使场上运动员的人身安全受到特别的保护。这些是商业化了的职业拳击所不能比拟的。由于业余拳击的种种特点,使这项看起来“蛮气十足”的体育运动的伤害率明显减低。现任国际业余拳协(AIBA)主席乔林里先生于今年5月访华时提到,业余拳击伤害,率在现代体育项目中排第20位,这是职业拳击无法办到的。因此,作为业余拳击的医务监督人员,应反复强调业余和职业的区别。只有这样,业余拳击才不致被人误解,才能健康发展。至今,业余拳击作为奥运会和各洲运动会的传统项目,已被多数国家包括(我国)所接受。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伤害的发生,业余拳击运动除设医务监督外,在比赛中还需要有良好的防护用具,其中主要有拳套、头盔、护档、护齿等。而对防护用具的设计、制造、使用的安全监督,是业余学击医务监督的任务之一。
多年来国际业余拳联对可能危及健康的小拳套的研制,特别是高效头盔使用的可能性等问题,直进行着讨论。1982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召开的第十届国际业余拳联大会决定:在以后的比赛中,8英两(1英两=28.35克)的拳击手套只准48一67公斤级拳手使用,71公斤级以上选手必须使用10英两拳套。在那次大会后的首次国际业余拳联执行委员会会议决定,可以自愿使用头盔。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完全采纳了上述两项决定。
拳击手套方面,有比赛拳套、训练拳套、沙袋拳套等几种,这里主要谈比赛拳套。它用来缓减拳手的打击力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对手,而且也避免了自己手指的受伤。此外,比赛的拳套上还勾划出有效的击打部位一一拳锋。
科学家们曾对业余拳击各个级别的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击打力量随级别重量增加而增加,其中60公斤和63.5公斤级,75公级和81公斤级这两对相邻级别的平均打击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因而产生了轻量级(48一60公斤级),中量级(63.5~71公斤级),重量级(71~91公斤以上级)三个大概重量分级。从安全角度看,上述三个量级运动员的平均打击力的明显差异,决定了他们所使用的拳套规格(主要是重量)应有所不同。国际拳联的拳击规则中,67公斤及以下级用8英两拳套,71公斤级及以上级用10英两拳套,但现任的国际拳联医务监督执行委员会主任,日本籍的吉田博士认为:轻量级宜用8英两拳套,中量级用10英两,而重量级用12英两则更为合理和安全(参见附表一)。吉田博士打算日后在四年一度的有关会议上把这个想法提请讨论。
生产方面,以往的拳套填充料较软,使用时间一长,填充料后移,致使拳锋变薄,保护作用减弱,现在的拳套生产虽有所改善,但一般的拳套如往后用力推拨仍会发生上述情况。
尽管目前的拳套仍存在不少缺点,但应该看到,不会因质料上移而使手套拳锋变薄的更新型、更优良的拳套已产生出来了。在这方面日本人起步较早,他们的拳击医务官员将打算把日本生产的一种新型拳套国际拳联接纳使用。这对我国生产厂家来说应该是个促进,随着我国拳击运动的发展,我门希望不久可见到国产的优良拳击运动装备。
业余拳击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比较,有一特点,就是在比赛中,拳手身体,特别是脑部可能会因合法的打击而受伤。但业余拳手受规则的严格保护,安全保障较职业拳手高得多,所致的脑伤较轻微,经休息和治疗后一般是可以康复的。但是,我们仍认为业余拳击比赛自觉地使用头盔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头盔是否要在比赛中使用这个问题,在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不久,国际拳联医务监督执行委员会在美国拳联曾专门讨论,当时对此颇有分歧。欧洲医生们认为,戴上头盔同样会发生伤害,佩带头盔后受到重击,虽然外观上可以不出现损伤,但颅脑仍可能受震出现损伤,而几易造成伤情漏检。美州医生们却持赞成意见,认为使用头器是管不可以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起码可以防止面部发生更多的外伤。会议最终战决,这一届奥运会学击赛使用头盔,以观后效,再作相应修改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