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浩剑
拳谚有“一胆、二力、三功夫”和“一力压十艺”等,可见力在技击中作用重大,但那两句拳谚中所指的“力”仅是力的大小。力究竟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素?下面是本人在习武中对力的理解,意在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力从物理角度来说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包括压力、弹力和场力等。对人体来说,肌体产生的力尽管能碎砖、断石,但不外是由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而引起的,可通过肌肉的疲劳或击中对方时被反冲力作用而感觉到它的存在。力包含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
力的第一要素是力的大小,即力量。肌体力的大小决定于肌肉的收缩速度和肌肉纤维与骨连接点所组成力矩的长短,人体的肌肉纤维约有2.7×108条,这些纤维同时收缩产生的力可高达25吨。然而,肌肉纤维不都是同一方向的,因而肌体发力时,有些肌肉纤维没有产生力或产生的力互相抵消,这样人体实际对外产生的力就大大的减少了。比如说,一个名气功师所产生的力也达不到三吨。
但是,通过武术训练,能使肌纤维在某瞬间协调地收缩与放松,尽可能使肌纤维产生同方向的力,不产生或少产生方向相反的力。根据这个道理,武术中出拳要求作到“三推”(即步推、身推和肩推),它把换马、扭腰和转肩时腿、腰、肩肌肉所产生的力同方向叠加起来,以增强拳的打击力。为了使出拳时充分利用“三推”的力量,在低马转高马时常用上勾拳、抛拳,而高马转低马时常用劈拳、钉拳,左右换马时常用左右勾拳、左右冲拳。
力的第二要素是力的方向,在武术中即技击时手脚运动的弧度或角度。如何选择这些弧度和角度呢?这应根据双方站的位置和露出空隙来选择或调整力的方向,以求打出去的拳脚利于自己力的叠加,而不便于对方格挡,以便顺利击中目标,同时打出去的手脚对自己露出的空隙起遮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