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击问答篇(二)

4.为什么说“一力胜十会”,却又说力不打拳,拳不打功?”

答:力量是一种实力,可以说每个身体发育正常的人都有“力”。我们常常可以看没有练过武术的相斗,往往是力大者取胜,而练武只到了“十会”地步(懂得一些但不怎么精)时,与不会练武但力大者相斗,往往败北,这就是“一力胜十会”之说的含义。这是由于“十会”者技艺不精,相斗时力大者进攻、防守可以肆无忌惮,力小者抵挡不住力量的较量的原因造成的。试举一例,假设我的力量比你大,你一拳打来,我一手拿住你的这只手腕向后便扯;你急忙回撤该手,同时又发另一只手救援;我则完全可以捉住你被拿的手腕,向上一提,再向前一推,让你的第二拳打在你自己的手臂上。由此可见,力量是很重要的。

但是,练武一段时间后,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则足以对付只有蛮力,而无甚技术的人了。因为即使你力量再大,你也总有薄弱之处,而且你由于不经练习的缘故必定笨拙,我比你灵活;我完全可以避开力锋,对你的薄弱环节发起迅猛的进攻,从而取得胜利。正由于这样才传有“力不打拳”的说法。

拳技精湛是不是就可以战无不胜呢?不可以。这是因为还要功夫的辅佐,在散打中,为了使进攻刚劲迅猛、防守严密无懈,就需要身体各部(除面部)能承受一定的打击力,前人总结出来的指禅功、鹰爪功、铁臂功、排打功、金刚腿、足射功、铁档功、铁布衫等功法就是这种技术的代表,这些功夫练成后,往往就不畏惧一些对手的拳打脚踢,同时自己的攻击强度会明显增长。所以说“拳不打功”,当然啦,你的功夫有限,就未必能承受得住对方的打击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练习时应以拳技为主、功夫为辅,否则难达高手境界。

5,为什么散手比赛中运动员常用“拳击式”作预备式?

答: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这种姿势简单易学,变化容易好记忆,而散手运动中又大量渗入拳击技术的缘故决定的。笔者认为,“拳击式”与中华武术中的三体式、转掌式、金刚探路式、串子手式、磨盘手式、二排手式等以及李小龙“截拳道”的警戒式大同小异。实践证明,这一姿势是一种科学的进可攻、退可守,攻守皆宜,进退两便的架式,但是,这并非说它无懈可击,笔者体会到,由于它重心很高,因而容易被对方上诱下攻,封住步子,这不能不说是它的一个弱点。另外,中华武术中的谁多开门法(格斗预备式)各有其长,难说孰高孰下,把这些开门法加以总结和创新,正是我辈的任务。

6.与人格斗时身体要注意什么?

答:与人格斗时要尽量避免正面攻击,而要做到阴(柔隐)劲猴(含蓄)胸,用阳(刚)劲则侧身,这些都可以杀击对方的正面;与人格斗时身体不可总保持一种姿势,因为一种姿势往往易被对方引诱;与人格斗时身体不可固定的一个位置,拳谚云:“身似游龙眼似电”,就是要我们身法要灵活善变,使对方摸不着路数,这样才能取胜。

7,怎样正确理解格斗时的动与静?

答:格斗中的动与静的转化只在一瞬间,静的姿势总是“外静内动”,而在动的时侯应是“外动内静”。在打时应做到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静如山,动如风,守如处子,出如脱兔,一这样才能得其中三昧。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