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昕
我与黄济复先生相识,还是在1986年天津国际武术邀请赛上。当时,他是以翻译的身份随队来华的。一位在英国执教的中国教练叮嘱我一定要拜访他,说他为现代武术在英国的推广立了大功,中国武协秘书长赵双进也向我推荐他,说他为促进英国各派武术组织的联合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可惜因赛事紧张,我未能与黄先生促膝细谈,那篇酝酿于心的专访也就此搁浅了。
去年,天津的庞玉森先生写了一篇介绍黄先生的短文寄给我,也终因过于简略而没有见刊。
在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我与黄先生再度相逢,不过这时的他已荣任英国中国武术理事会执委、英国武术队领队了。为了了却这笔“文债”,我冒昧地打扰了正因身体不适而挂起“请勿打扰”牌子的黄先生。听我说明了来意,黄先生笑着说:“庞先生那篇大作本来写了我很多,也被我砍掉了。我个人没有什么可宣扬的,为武术走向世界略尽棉薄之力而已。”禁不住我的诚恳相求,这位谦和的长者终于向我透露了些许“内幕”。
黄先生原为马来西亚华侨,6岁即参加精武会,练北少林,同时随舅舅习练蔡李佛拳。精武会馆就在他们小学的隔壁。早上起来,他胡乱吃过早饭,就跑去打“拳”,热身之后再去上课。当时河北叶书田兄弟3人在马来西亚精武馆执教,人称“叶氏三雄”,功夫了得。小济复在名师指点下,得益非浅。
后来,黄先生去新加坡读高中,又转入新加坡精武会活动,并向总教练,河北武林好汉魏元蜂学雪片刀;向陈玉和老师习三才剑、达摩剑、青萍剑。当时,精武会员必先掌握12路弹腿、功力拳、大战拳,截拳、八卦刀、群羊棍、五虎枪、截弹腿、单刀串枪、套拳(对练)等10个规定套路后,才能再选练别的拳械,可见黄先生青年时代就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功底,刀、枪、剑、棍,无所不会。
高中毕业后,黄先生考入南洋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回马来西亚合众银行工作,不久,又去新加坡政府机构任职。大学时代,他既在精武会练武又在学友中传武,就是工作之后,也一直没有放弃习武强身。
1964年,黄济复远涉重洋,赴英国进修法律,成为律师公会会员。后又去法国攻读地域政治东南亚问题。七十年代,黄先生又在肯特大学研究东南亚问题,并进入英国税务局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武术锻炼方面亦转向内家拳术,始练八卦、形意、太极。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日益扩大,作为炎黄子孙,黄先生亦萌发了以武术造福人类的理想。在原中央国术馆陈玉和老师的鼓励下,他与一些同好创办了以纪念张之江先生,振兴武术为宗旨的英国之江太极拳研究学院,既收集资料,进行学术研讨;也广招学生,并从新加坡聘请太极行家执教,连陈玉和老师也不顾年高,
每年都亲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