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蹴类踢技多为正面直接动作,其攻击方向是直着向前或者几乎直着向前。前蹴类踢;类踢技动作相对接近人类的本能性的踢蹴动作,比较自然,动作难度小,平衡也易保持,适合初学者练习,因此实战空手道习者初修踢技,总是先由前蹴类踢技开始。
前蹴类踢技上、中、下段均可攻击,但相对来说,大部分前蹴类踢技是以对方的下段部位作为主攻目标,加上动作简练直接,因此具有快速、隐蔽、易出易收、难以防御的实战特点,无论在主动攻击或反击场合,实用价值颇高。
1.前 踢
前踢为典型的屈伸性踢技之一,也是实战空手最基本最易掌握且实效显著的踢技之一。
前踢足是以虎趾或足尖、背足(足背)实施攻击的踢技,可攻击对方身体的下段、中段和上段,攻击和运用范围较广。运用前踢时,髋关节活动的变化取决于攻击目标高度的变化,攻击上段时,髋必须尽力后倾,攻击下段则否。
(l)上段前踢动作方法
①从格斗势或平行势起(图291,以下均同)。
②屈膝提起攻击腿,背足尽力屈,足趾上翘,突出虎趾部,支撑腿微屈,双手保持高护或置于身体两侧(初练时的形态,图292)。
③随即伸小腿,髋前送使膝前顶并充分展膝前弹踢出,呼气发力,力达虎趾部(图293)。
④动作完成后迟速收回,恢复准备姿势。
提示:①提膝后,膝和虎趾应正对目标。②动作时,重心应全部集中于支撑足。③在上踢过程中,髋应前送,以增加力量和增大踢距。
(2)下段和中段前踢
下段前踢又称下段踢或下阴踢,其踢击动作方法与上段前踢相同,但系上体直立,从膝盖以下完全伸直,对准下段的要害,利用背足也可用足胫、虎趾踢击。踢击高度以自己腰高以下为目标,由下而上踢出(图294),攻击目标集中于对方胫骨部、裆部和小腹部。
中段前踢方式更接近上段前踢,攻击力点主要为虎趾,重点攻击对方肋腹部、心窝等目标。(图295)
(3)现代前踢技
传统空手的中、下段前踢同前面讲的一样,系正面提膝、直接由下而上踢出,现代实战空手被普遍接受和应用的中、下段前踢,则不像传统前踢准备动作那样提膝,而是踢击虎趾微内转(图296),稍稍拧身、以45度角微划弧形,虎趾朝向斜上方扫踢对手。此种踢法动作路线后半段类似于旋踢,但弧度小,力点集中于虎趾部。(图297、298)此种踢击路线变化的原因,在于传统前踢,特别是以工作距离较长的后足前踢攻击时,正面直接的由下而上的踢法易被对手察觉,对手只需向前提膝或稍降肘即可轻易防住,而选手的背足或虎趾撞在对方这些坚硬部位,容易弄痛自己或造成挫伤,所以,为适应擂台对抗需要,改进的前踢法在实战空手竞技中被大量采用。(图299)为现代前踢正面图示,(图300、301)为现代前踢攻击对方上段下颌侧面图示。
对于用前足实施现代扫或前踢感到不便的选手,实战空手师范建议他们采用身体重心移向右足,倾斜身体的方法来施展扫式前踢,此种踢法可在有效避开对方直线攻击同时,踢入对方身体中、上段目标(图302、303、304)。
(4)飞腾前踢和二段踢
在腾空状态下使出前踢的攻击,称之飞腾前踢,也称飞踢。此技是在格斗势基础上,首先非攻击腿提膝(图305),然后攻击腿蹬地起跳、膝部尽量绷直向上踢出(图306、307)。配合步法时,则以踏进之足蹬地起跳并攻击。飞腾前踢以对方上段为攻击目标。
选手身体纵向跳起,在空中双足连续前踢叫做二段踢(图308、309、310、311)。二段踢第一次踢幅度较小,攻击中段部位有佯攻之意,而第二踢则是处在腾空最高点时踢出,主攻对方上段目标,攻击力度和幅度大于第一踢,两次踢击均须充分发挥膝关节伸直的弹性力量发力。有时也有选手以顶膝来代替第一记前踢,需根据战况灵活应变。
腾空踢击幅度较大,难度高,不可滥用,在实战中应用时机仅在对方体力下降,反应减慢,防御反击能力差或者背水一战、弧注一掷之时。
腾空踢的练习,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在平地上练习掌握相同站立式踢技和充分进行跳跃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初练习时不要求踢高,以动作准确流畅为宜,之后方可愈踢愈高,这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多多练习才是。
(5)躲闪前踢
传统或实战空手选手都比较喜欢采用实效性较高的躲闪踢击。
躲闪踢击是一种采用向后撤步躲闪对方纵深性攻击后,在对方重心落前未及恢复时,对准其空当迅速以踢技予以反击的技战术方法。实战空手基本踢技如旋踢、侧踢、前踢等均为常用之技,运用前踢反击时,称为躲闪前踢。(图312、313、314、315、316)
采用躲闪踢击技术的选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反应力,以及极强的反击意识,使身体在灵活的躲闪之后,立即以后撤之足或前足(原势的后足)发动凌厉地踢击,从而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躲闪前踢不失为其中最具效果的应用性踢技高招之一。
(6)前踢实战运用图解
①选手屈膝做出旋踢攻击姿态(图317),对方肘部上提欲防、选手趁势化旋踢为前踢攻入对方中段(图318)。
②选手以一记前踢为攻击先导,续以旋踢和转身侧踢发动组合攻势(图319、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