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豹隐
清初著名学者颜习斋(名元,字易直),与其弟子李恕谷共创“颜李学派”,在历史上颇有影响。颜习斋不仅是杰出的文人、教育家、思想家、而且又是一位注重武艺、精通技击的武士。
颜习斋生长在尚武成风的河北博野。其父颜相是当时闻名的武术家,他经常与人较技,从未败北。颜习斋幼承庭训,八岁还拜了另一位享有盛名的武术家吴洞云为师,学习骑射和剑戟之道。他练起武功来特别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手著作式,尝终夜不辍”(《居廿堂文集》)。到了青年时代,
便练就了一身娴熟的武功。颜习斋一生主张文武并重,曾大声疾呼:“文武缺一岂道乎!”在主持漳南书院时,除教习经史之外,又专门设立了“武备课”,立孙、吴兵法及射、御、技击等课目。春风化雨,桃李争荣。门下弟子,大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有一回,课余举行学生射箭比赛,规定每人射六支箭,有的学生六射三中,有的六射只中其二,还有六射仅一中者。颜习斋待众生射毕,接过弓箭,悠闲地拉开架势,只听“叟嗖”数声,六箭全中靶心。在学生的鼓掌欢呼声中,他却默默无语。学生一时不解,纷纷探问原因。他回答说,学生不如老师,是教育的失败。学生聆此训示,不禁内心自省,于是一个个刻苦练习,射技提高很快。还有一次,颜习斋偕众生冬日骑马郊游,途中马儿突然受惊,纵蹄狂奔,许多学生措手不及,难以驾御,纷纷被坐骑上神落地下。颜习斋则胜似闲庭信步,从容地紧扣缰绳,任马驰聘一阵,若无其事。
学生们有的埋怨没带马伕,有的咀咒马儿桀骜不驯,有的称赞老师的骑术高超。颜习斋抓住这个实例,现身说法,教导学生如何掌握策马扬鞭之道。此后,学生中再没有不重视骑术的了。
颜习斋练习武术,尤重实用。他练的拳、刀、剑、棍,都能用于实践。他主张“养功莫善于动。夙兴夜寐,振作精神,寻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常动则筋骨竦,气脉舒”(《习斋记余》)。与颜习斋同时还有一位学者兼武术家李木天,此公拳法精湛,武艺高超,并乐于行侠仗义,被人们称为“北方大侠”。康熙三十年(1691年),颜习斋到商水拜访李木天。二人谈文论武,甚是投机。李木天主张学武当先学拳法,兴之所至,乃在月光下演练了数套拳术,及至收势归坐,仍锐不可挡,竟把紫擅木的椅子,“咔嚓”一声,坐散了架。颜习斋连连称赞李木天功夫不凡,李见颜随身佩一短刀,乘兴邀请过招。颜习斋识英雄者重英雄,笑说:“如此,可与君一试”。(《颜习斋年谱》),于是,颜、李二人折竹为剑,就在庭中相与交锋。李木天是个急性子,挥舞竹剑,左劈右砍,上挑下刺,点、崩、抢、抹,连番猛攻。颜习斋见对方进攻凌厉,却胸有成竹,并不急于还招。他一会快步挪动,巧妙退闪剑锋;一会佯装反击,幌剑引而不发。李木天数度进击,均未得手,焦急之下大吼一声,出手愈加迅疾,剑尖宛如暴风骤雨,颜习斋仍沉着应付,轻巧地划拨着击来的剑锋。倏地,颜习斋一个抽步,身形背转,俨然一付抵挡不住欲走的架势。李木天那肯放过这千载一时之机,双足向前插步,右臂一个伸展,剑似流星,刺向颜习斋背心。岂料颜突然身轴左转,李一剑刺空,与此同时,颜右手一料,剑尖直刺李的右腕。这一剑端的刺个正着,李木天手中的竹剑霎时被震落地上,不禁脱口惊呼:“先生的技艺竟然到了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嗣后,李木天亲率儿子李光、李顺,拜从颜习斋学文习武。 颜习斋一生推崇“文武缺一岂道乎”的治学哲理,数十年如一日地身体力行,他不仅在教育史、思想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篇章,而且在中华武术史上也放射出熠熠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