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善武的青年拳师袁铁军(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袁铁军头脑十分清醒。上第一堂课便将武术的特点和作用对学员作深入浅出的论述。使学生们懂得,中国的武术,既有技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武艺形式的套路运动。从事武术训练,不仅可以发展人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培养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可以学会用于实战的攻防格斗会技能。以长拳教学为例,他时时将自然景象和“十二形”揉合到教学中去,使学员切实懂得“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胸,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废,快如风”的真正含义,这些矛盾对立统一的运动形式表现得越充分,武术套路的节奏感便越为强烈。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旨,并运用力学观点及时予以剖析。如,腾空飞脚起跳蹬地的一瞬间,如何达到理想的高度?袁铁军语重心长地告诉学员,关键在于起跳踏跳后,身体在水平速度的惯性作用下继续前移踏跳脚也应很快由脚跟着地过渡到全脚踏地,膝关节、髋关节也迅速地为蹬地后向上展体的身体总重心创造条件。蹬地时,脚和地面的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又同时消失,作用于同一线上,为使作用力大,踏跳有力,在踏跳瞬间要充分地伸踝、伸膝、伸髋,同时,提气,立腰、头向上顶,两臂和摆动腿迅速上摆,全身力量集中在踏跳脚上,蹬跳的时间愈短促愈好。通过这一系列的讲解,示范,启发,思考,在较短时间内,学员们便能较好地掌握每一个技术要领。

玉不琢,不成器。袁铁军在教学中,匠心独运,他不仅告诉学员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武术动作区别于其他运动形式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它的攻防含义,如果学员不理解攻防含义,只会比划,依葫芦画瓢,就很难掌握动作的力点和力度,体现不出“武”的韵味和内涵。如“楼手弓步冲拳,马步架打”,本来是一个简单的小组合,但攻防技击含义却很突出。袁铁军告诉学员,楼手,是将对方击来的拳腿用左手拨开,弓步冲拳、则是在楼开的一瞬间,迅速以右拳反击对方的中盘或上盘。马步架打呢,则是用左掌架开对方的劈拳,迅速以右拳攻击其中盘或下盘。学员了解到动作中环环相扣的攻防含义,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打出来的拳,由于有了“敌情”观念,颇具神颜。

袁铁军锲而不舍地给学员上理论课,努力使学员成为“能文能武”的拳师,既知道如何作,又知道怎样做。第一批学员毕业后,全部考上湖南省一级拳师。

文武同道,触类旁通

袁铁军对我说:“你是搞文的,我是搞武的,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有人曾认为,文武不同道。其实,文武是同道的。”接着,他抒发了个人的见解说:“创编一个武术套路,就象写文章一样,跌岩起伏,抑扬顿挫。一个好的套路,经过优秀运动员的精湛表演,固然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而一篇珠玑锦绣的文章,同样使万千读者,为之心折神服。”

以前,我也听到过不少人谈论文章,也听到许多人奢言武术,但却很少有象眼前这位年青人将武术与文章相提并论的。彼此谈得投机,袁铁军说起来也更来劲。他说,写文章首先必须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样,创编武术套路,也必须具备扎实的武术基础和艺术素质,通晓所创编的拳术的基本技法和风格特点,同时掌握一定数量的素材,方能济事。否则,便如同缺乏素材去写文章一样,等于画饼充饥。为此,袁铁军颇有感触地举出了一个事实:1988年湖南省武术比赛,他曾创编了鹰爪拳套路。在搜集素材时,以鹰爪拳刁、拿、锁、扣、抓为主要手法的基础,巧妙地贯穿了跌、扑、翻、腾来增加套路的难度,充实其内容。然而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有悖于动作淳朴、刚劲有力、身灵步活、攻防突出的总体设计。否则,便会如同形容词堆砌的文章一样,显得华而不实了。结果,这套拳演练起来,时若鹰击长空,时似鹞翔深谷;既有离弦之箭般的迅猛,又有迎风苍松似的稳健,将雄鹰悍猛、矫健、灵活的特性表现得栩栩如生。谈到这里,袁铁军说,一篇文章,作者总是力求以明快的笔调来渲染气氛,使之升华。武术套路亦无例外,当套路演练达到高潮时,创编者总是以难度较大的动作进行精心的编排来烘托套路的气势,增强其神韵,从而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文章最忌平铺直叔,刻板呆滞。同样,武术套路如果自始至终没有高潮,那就如同一谭死水,何来飞珠溅玉的漪丽?更不会产生引人入胜的共鸣。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李逵式的“一介武夫”越来越少了。如今,武术已结束了心记、手传、口述的原始教授时代,代之而起的是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武林艺苑,需要的是文武全才的一代新人。袁铁军在探索,在实践,在开拓。青出于蓝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人能文武结合,将中华武术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