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
(1)[更番]即“交替”、“轮换”的意思
(2)[盥沐]音guān,即指洗手洗脸,“沐”音mu指洗头发,“盥沐”即指洗嗽的意思。(3)[意不他驰]指不要想些其他问题。
原文:
二月行动
初功一月,气已凝聚,渐觉气海宽大,腹之两旁筋皆腾起,各宽寸余,同气弩之,硬如木片,是其验也。此时于前所揉一掌之旁,各开一掌,仍如前法揉之,其两肋之间,及自心至腹,软而有陷,是因膜深于皮肉之下,与筋不同,揉不能到故也。须用木杵捣之,久则膜起,浮至于皮,与筋气同坚,全无软陷,方为合法。
三月行功
功满二月,其间陷处,至此渐起,乃用木槌轻轻打之两旁所揉各一掌处,即用木杵如法捣之,再于其两旁,至两肋梢各开一掌,如法揉之。
四月行功
功至三月,其中三掌,皆用槌打,其外两掌先捣后打,功逾百日则气满筋坚,膜皆腾起,是为有验。
五月至八月行动功
功满百二十日,心下两旁,至肋梢,揉捣且打,膜皆起矣。此处乃皮骨之交,脏腑之会。此时乃内外壮之界,切须谨慎,能于此时不向外引,则其积气向骨中行矣。气既循捣打之处,逐路而行,则当从心口上至于颈,又从右肋梢上至于胸,更从左肋梢上至于肩。始用揉,次用捣,复用打,用可复始,不可倒行,如此复百,则气满前胸,任脉充盈矣。
九月至十二月行功
功逾二百日,前怀气充,任脉已足,则宜运入脊背,以充督脉。以前之气,已上肩颈,今自右肩从颈侧上至玉枕①,又从左肩由颈侧上至玉枕,又转从玉枕下至夹脊,下至尾闾②,处处如前揉捣且打,周而复始,不可倒行。脊旁软处,用揉以掌,且更密密捣打,揉打周遍,用手遍搓,令其匀润,如此复百日,则脊后亦坚,督脉亦充盈矣。
注解:
(1)[玉枕]即“玉枕穴”,在后头枕外粗隆处外缘,旁督脉脑户穴外一寸三分处。
(2)[尾骶]处。
原文:
下册第三分
凝神气穴
功满周天日数①、督任俱充,将行下部功法。自后早间内功,当易归根复命为凝神入气穴矣。
盖归根复命是顺其气,而使之充积,以济内壮之源。此则提其气,而使之逆运。内壮之用,顺则气满,逆则神充,一顺一逆,有体有用,方为真正坚固。此际始行者,督任将通,方可施功也。
决日: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其法仍于黎明时,趺坐,至念咒悉如归根复命,注想脐轮之后②,肾堂之前,黄庭之下,关元之间,气穴之中,为下丹田。调匀呼吸,鼻吸清气一口,直入其中,复下至会阴③,转抵尾闾,即月气一提,如忍大便之状,提上腰脊,上背脊,由颈直上泥丸,从顶而转下,至山根,入玉池,口内生津,即连津咽入上丹田,并上丹田气,又一咽入中丹田,并中丹田气,又一咽入下丹田,是谓一次,又调呼吸又咽,如此二七次毕,仍行法轮自转,然后起身。
关元穴在脐下一寸三分,肾主纳气,故为气穴,玉池舌底生津处也。此法抑命府④心火入于气穴,故日水火相见也。
经云:久视下田⑤,则命长生者此也。
注解:
(1)[周天日数]即指“三百六十日”为一周天。
(2)[脐轮]即指“肚脐眼”。
(3)[会阴]即指“会阴穴”,在肛门与生殖器之间。
(4)[命府]即指“命门”。
(5)[下田]即指“下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