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
(1)[山根]在鼻柱下,人中穴上方。
(2)[泥丸]在前顶,即前额上方。
(3)[天庭]在前额中央,印堂穴上方。
(4)[咽关]即指“咽喉”之处。
(5)[暇即为之]意指“有空闲功夫就可以做”。
原文:
法轮自转
行动积气,恐有壅滞,故此以法合之。每于功毕之时,静坐片刻,调匀鼻息,返聪内视,①青龙潜于左,白虎伏于右,存想龙潜虎伏,用右手握拳于心下脐上,左转三十转六,自小至大,右转三十六转,自大至小,须不疾不徐,匀匀圆转。为得此观心与洗心三者,自初功至成于功,不可或怠②,乃内功之秘奥也。
注解:
(1)[返聪内视]即“耳不旁听,目不外视”。
(2)[不可或怠]即“不能青一点松懈”的意思。
原文:
下册第二分
归根复命
纯阳则仙,纯阴则鬼。然阳滞而不宣,则为元晦,而气反浊戾;阴从而通行,则为柔顺,而体必清醇。但阳易动而难充,阴本静而难化。故是功以导化浊阴为妙用,而以充畅清阳为本旨也。上册诸论中,虽曾流露,而未明言,此时初功入手,恐管者未能晓然,故又特为指出也。
夫所谓体俱金刚者,要不过功力充足,清阳之气充实流行,而无一毫之浊阴故也。揉打之功,致力于外,固能鼓发清阳,然使内无充积之基,是犹水之无源也。日月精华则积之于旬月之内,①观心洗心,则积之于入手之前,与行功之暇,而入手之后,每日黎明尚有一段内功,谓之归根复命,又为充积清阳之要务也。自此致力于内,则积之厚。致力于外,则流之光。阳无不宣,阴无不化,而纯阳可冀矣②。
其法于黎明睡醒时,披衣向东跌坐③,呼出浊气七口,或二七口。合掌搓三十六,洗面三十六,印齿三十六。以集醒身神,默诵四字密咒,“紧沙迦罗”十二遍。又默诵大明六字咒日:“唵「牟呢叭谜牛”二十四遍。然后注想祖窍④。将心中所积之气,纳之于中田,将肾中所凝之液,升之于黄庭。然后调匀鼻息,满十息则吸气闭息咽之,又连吸连咽下达中田,更调呼吸使其和顺,每间十息则咽气三口,共一百二十息,咽气三十六口,再行法轮自转,然后起身。
祖窍即中田,在心下脐上之正中,由禀受而言为祖窍,由运化而言为中田,在一身四方之中。且脾土居此故又谓之黄庭,其实一也。
吸气决旧:“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惟细细,纳惟日绵绵”。
经云:“久视中田,则气长生者此也。凡吸必以鼻,而呼必以口。天门入清阳⑤,而地户出浊阴⑥,理自然也。
注解:
(1)[旬月之内]即在“十个月之内”。
(2)[可冀]即“可能”有希望得到的意思。
(3)[跌坐]“跌”音fū,同时。趺即佛教徒盘腿端坐的姿势。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的双盘式端坐姿势。趺趺附
(4)[祖窍]即“中田”,又称“中丹田”,也称“黄庭”、“黄房”、“坤官”、“黄庭官”等,实则一也。位于心下脐上正中“中脘穴”处。
(5)[天门门指鼻孔。
(6)[地户]指口腔。
原文:
初月行功
初功之时,择小童四人,更番揉之①。一取力小,推揉不重。一取少年血气充盛。
凡行功者,每黎明行归根复命一遍,起身盥沐②。服内壮药,约药将化方行揉法。解襟仰卧,令童子按一掌于心下脐上,适当其中,自右向左推而揉之,徐徐往来,匀匀勿乱,掌勿离皮,亦勿游移,是为合法。手疲更换一人。
当揉之时,冥心内视,守中存想,意不他驰,则精气神悉附于一掌之下,是为真正火候。若守中纯熟,揉推均匀,正揉之时,竟能熟睡,最为妙境,胜于醒守也。功毕静坐片时,行法轮自转,然后起行动作欲食,暇则行观心洗心法,自后每行功毕,准此为常。凡行功每次约准一时时不能准,则以大香一炷记之。早间、午中、晚上,每日共行三次。若少年车盛,只早晚二次,恐太骤而致他虞也。
凡行功起手,先须立定章程,饮食、动作、止息、涵养,皆准划一不移,每日遵行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