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荣华
《武当》杂志1990年第三期发表的《神道、玄学与武术运动》,是一篇颇有独到见解的好文章,值得从事武术理论研究的同道予以认真思考。文章从“神道”、“玄学”的起源,及其向武术运动逐渐渗透,以致阻碍武术运动正常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考证与系统的论述。这是杨绍虞先生经过长期刻苦钻研,对于如何纯洁武术理论、弘扬中华武术而做出的一项难能可贵的重大奉献。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其发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易经》的阴阳八卦、《老子》的玄虚道统和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从清末民国时期以来,不少武术家自觉不自觉地以之分析阐发自己演练的拳术拳理,而使神玄成份得以在武术运动这块肥土沃壤之上深深扎根。明季出现的所谓“内家拳”,明末清初形成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术拳理,即具有一些神秘玄妙的色彩,而为后学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难与麻烦。
纯洁武术理论,弘扬中华武术,乃我辈义不容辞的职责。目前,“学拳者似牛毛,得道者如麟角”的现象确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极不谐调。尤其是要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则就更不应该忽略剔除其理论中的神玄成份,使之能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向相互沟通。
内家拳,朱道琼、陶真典《张三丰与武当内家拳》一文说:“根据历史记载:驰名中外的武当内家拳技的创始者确系张三丰…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宋徽宗时(公元1101一1125年)武当丹士张三丰,亦名张三峰,‘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神授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在明清之际,学者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义以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张三丰。’又记:‘三丰之术,百余年后,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王宗为宋朝时人…我们认为:北宋时的武当丹士张三丰首创内家拳技之说,比较可靠…《王征南墓志铭》记:‘张三丰夜梦元帝(原注:即真武帝君)授之拳法。’这虽是对内家拳的神化,不可确信,但它从梦中得到启迪正如很多世界著名创造家从梦中得到创造灵感一样,是符合情理的”。(见《儒佛道与传统文化》中华书局《文史知识》合刊本,道第117118页,下同。)
这里,且不说引文的疏漏,也不说其将《墓志铭》中的“宋之张三峰”与《明史》所载元末明初一“张三丰”一律写成“张三丰”;如此混然传写之风,始于清末民初。只看文章作者所谓的“根据历史记载”,不外是其一据藏励解等编《中国人名大辞典》,其一据黄宗羲撰《王征南墓志铭》。实际上,早于黄氏之说者,则亦绝无史料可供稽考。
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乃以“高辰四状其行,求予志之”,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所作,后收入《南雷集》中。黄宗羲(公元1610年一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世称南雷先生明末清初余姚(今浙江绍兴)人。其敬重王征南的“任侠”精神,及其民族气节,遂乐为之撰写《墓铭》。然纵观通篇所书,多有借题发挥的不实之词。考之所记王征南,生于某年丁已;即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丁已:卒于某年己酉,即清康熙八年(公元1667年),己酉,终年五十三岁。黄宗羲不愿提及清帝年号,亦未深考宋之张三峰会武术否于史无据,复有“夜梦玄帝授之拳法”的无稽之谈,想来其中必定别有隐衷。至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其子黄百家又费七年时间,撰王征南所授《内家拳法》一书问世,更持张三峰兼精少林之说。说张三峰“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此后又隔六十年,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曹秉仁等篡修《宁波府志》出版,亦采黄氏之说,重述张三峰首创内家拳技之意。《宁波府志·艺术》说:“张松溪,鄞人,善博。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入四明,而松溪为最”。到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减励穌等二十余人,花费六年时间编成《中国人名大辞典》,由商务印书馆刊行。观其所录“张三丰”条,可知其乃抄自《宁波府志艺术》。事实迨入民国时期,张三峰或张三丰造拳之说尤为盛极。但皆无足够证据,威系以讹传讹,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