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鼓励传统打法,许多有识之士建议,今后应以加分的办法,让运动员朝这方面努力。比如,谁打出漂亮的传统动作击中对方,就在一局中多记分。相反减少乱打的得分,这样就使更多的运动员平时苦练技术。采取集训办法的中国队在这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有一套科学训练法。选拔的运动员过去都练过一种或几种拳,来自南方的选手大都会南拳,北方运动员有的练过少林,有的练过华拳、查拳等,基本功扎实。看来,散打运动员先要学点武术流派拳种,更有益于在对打时发挥自己的优势。
武术家的观感
听听武术家的评说,往往会获得更全面的看法。比赛期间,我们不时地请教在京的一些武术家,请他们谈看法。他们虽然出言谨慎,但很中肯,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有5种意见。认为这次大赛一是解决了乱打问题,基本上能按规则进行比赛,各自发挥特点;二是技术由单一向全面发展;三是武德有提高,故意犯规减少;四是整个比赛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不规范,将来应明确,拳法有那几种、腿法有那几种,而现在却讲不出来。人家跆拳道,空手道就比较明确:五是限制过多影响技术发挥,如对头部进攻不许连击3次,运动员手脚等于捆起来,受到人为的束缚,不利于提高技术。
谈到推广问题,现在许多国家虽然有较大的积极性,比套路比赛更易于推进,但由于规则本身仍不完善成熟,一时还难于被国际承认。基于这种情况,要多进行一些国际邀请赛,一是扩大影响,二是通过实践,使规则等诸方面条件更成熟起来。
不要让热起来的观众冷下去
现在一般的比赛是很难吸引观众的,失去“磁力”,原因之一就是比赛本身不精彩。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北京比赛观众少,省市比赛看的人也不多。但谁也没估计到这次国际武术散打邀请赛,首都观众却特别给面子。尤其是决赛,首都体育馆的座位上少说也有7、8千人。几天比赛,观众很活跃,不仅鼓掌加油,而且吹起了小喇叭,这是过去少见的。观众认为比赛有看头,带有刺激味。从他们呼喊声中也可听到心声。有的大喊,“打下擂台”。打下擂台”有的喊,”踢腿、推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渴望勇敢者获胜。
但观众也有埋怨,他们对纠缠一起、打不起来的情况鼓倒掌,认为这种打法没看头。这种鲜明的反差说明:双方主动进攻,拳打脚踢,满场生辉,四周的观众便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你抱我,我“搂你”,粘粘糊糊,则会失去观众。本次比赛观众热情,就是因为打的次数相对来讲增多,消极较少,尽管有些选手弃权,有的抱头弯腰,但未影响主旋律。
一个项目要兴旺,需要有观众。武术散打初次在京亮相,得到首都观众的关心和支持是可喜的现象。要保持这个势头,不要让观众热起来的心再冷下去,就要在规则上和训练中鼓励进攻,把消极减少到最低限度。 当务之急是杜绝抱缠。双方一抱缠就关闭了精彩之门。从规则上应规定谁先抱缠对方则扣分,使其不敢轻易的抱缠,使场上始终出现对攻状态。主办者从观众着想,观众便会尽全力支持比赛。有了热情的观众,武术散打会象江水一样滚滚向前,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