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
曹沫(即曹刿),春秋时期鲁国武将。在一篇《曹刿论战》中,充分体现了曹沫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也使曹沫成为脍炙人口的军事家。文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正是曹沫军事理论的精华,而文中的齐鲁之战,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沫还是一名出色的武士,其忠心侠胆,同样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话说当时,齐强鲁弱。这一年,鲁国因拒绝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而获罪,被软硬兼施逼令鲁荘公人齐谢罪请盟。临行前,庄公对群臣说:“此去如羊人虎口,谁愿随往?”群臣寂然。曹沫挺身说:“末将愿往!”荘公见没人愿去,便只好带他去了。
齐桓公故意将接见鲁茌公的地方,安排在一个孤立的七层高坛之上。坛下金戈铁马,陈兵数万;坛上层层布满刀斧将士。鲁国一君一臣,昂然穿行于刀枪之中,柱公早已吓得面无人色。曹沫一手紧携荘公,一手仗剑,凛然登坛。及至坛上,司仪官说:“来者解下佩剑!”曹沫怒目相视,司仪官连忙倒退。齐桓公假意过来要与公歃血为盟。曹沫“嘎”的拔击宝剑,猛然伸手劫住桓公,一边仍紧紧护卫着莊公。齐国卫士见国君被擒,一涌而上。曹沫毫无惧色,手中剑光一扬,几名卫士半身被削下坛去,又用力一挟,齐桓公眼珠突出,脸色紫涨。齐相管仲见情况危急,忙喊:“曹壮士有话好说,千万勿伤吾主!”曹沫大声说:“齐国恃强凌弱,屡侵我国,割我汶阳之地。如要放人,还我汶阳!”
管仲急对桓公说:“请君王马上答应他!”齐桓公于是喘息说:“汶阳之地,全部还鲁,如有食言,有如此日!”曹沫又要管仲写下退兵还地的文书,盖上桓公的玉玺,这才把桓公放了
放了桓公,齐国虎将,纷纷赶到,见是曹沫,知他武功了得,胆识过人,也不敢贸然上前。曹沫收了文书,依然一手仗剑,一手紧携莊公,泰然下坛,穿越枪林刀阵,从容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