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失落

雯俊

编者按:关于武术散打比赛,目前尚在试验推广阶段,未能尽善尽美自不待言。诸如规则、技法、护具等均在探讨、改进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发表此文,属一家之见,所言难以全是,也未必全非,欢迎同好共同探讨

近观武术表演,那手、眼、身、法、步的一招一式,还保留了中国武术正宗的味道,实在叫国人提神。而那擂台散打,犹如混沌之初开,其平庸幼稚、“西洋拳加腿”,实在使国人的脸上始终放不出光来。

中国传统武术是否衰落了?

近来参加擂台赛的民间武术门派的弟子不少,为何不见佼佼者?所谓中国正宗散打,为何仅见于电影电视?洋拳快猛,为何不能为我所用?”侧目视之,出此大言者乃洋拳加腿之教习也。这些话难以为新潮武术,即洋拳加腿一体化改革去铺平道路,以至形成了今天独统武坛的洋拳加腿之拳术。

所谓新潮武术就是指现代的体育教学,或者是自上而下组织起来的武术馆、队之类,因其旨在强身健体,故除了花拳绣腿的表演功夫之外,散打水平实在难以让人恭维。岂不知,一派独尊,已是武林中的大忌,更何况要一统拳路、技法和风格,这就太不该。当其皈依于国际,崇奉洋拳加腿为正统,自我感觉良好时,却不知受到了民间拳师的鄙视。民间武术拳师认为趋于国际散打的比赛规则与中国传统规则相距甚远,它除了快节奏、拼体力之外,毫无“艺术”可言,不屑报名参赛。看看擂台上那气喘吁吁、昏天黑地、毫无章法的乱打,就可见一斑。中国传统擂台赛规则孕育出了中国式的较技特色和风格,以及武术的各种流派,丢几千年的传统去适应所谓的现代国际规则,避长而扬短,实乃本末倒置!

其实,更糟糕的,是从这本末倒置中透露出的无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底蕴。独特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熔武学哲理、理论、养生、医理、较技和表演功夫于一体,较之西洋拳法就很不一样。比如讲“放松”。洋拳是靠节律性的跳动,松弛肌肉,进而达到克服紧张情绪的目的,而国粹则是讲究“气和心平”。通过对气的修炼、对呼吸的调节,进而调控心理、情绪、力量,以达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之最佳境界。就其理论溯源,与中国上古时期“气生万物”的哲理有关,并直接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元气”之说。洋拳求诸于外在而传统武术求诸于内修,这大约就是中西武术文化之分野。又如讲“打桩”。老子日“无极生太极,太极变两仪,两仪变四象,四象变八卦…”桩法通过气的吞吐沉浮,招式的阴阳、虚实、刚柔变化,于动中寻找战机。“阵法”即是桩法的演进。“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诸葛亮流芳千古,其精通阴阳、虚实、刚柔之变,尽人皆知。新潮教习谓之打桩仅见于电影电视,实乃孤陋寡闻,民间中国传统式的擂台打法多矣,然洋拳则无此考究。虽然快猛,但跳不出老子“快则慢,实则虚”的辩证逻辑之股掌,一味的快猛又有多少道理?至于传统武术对经络穴位的理解,对针炙按摩、跌打损伤之造诣,就更使西人肃然起敬。在武术文化上,西方学东方,外国学中国,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倘若外国的东西比中国的好,独传统武术文化不及中国好。不知新潮的教习们意下如何?

但是,中国传统武术之失落,个中原因值得人们深思。中国擂台散打且慢走向世界,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还是回过头来,在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上,在新潮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合流上踏踏实实做一番功夫,形成民族武术文化浓郁氛围,百花齐放,招贤纳士,也让那些确有真才实学的民间拳师当教授、馆长、队长之类,兴许,这是传统武术走向兴盛之路。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