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本武术史书均能以科学的史观和方法,别除武术史料的虚假因素,还武术和各门派以本来面目。如“松著本”以中国现代著名武术考据家唐豪的《少林武当考》为指导,“习著本”虽很少引用唐豪的论述,但其实也是采用同一武术史观。而“广史”则通过直接的调查考据,否定了由于武侠小说而形成的习惯认识的一些虚假史实。三本武术史书以科学的史观澄清了武术发展中由来以久的迷雾而还武术以本来面目。
(三)立事、立人,明确来龙去脉,源远流长。我们常说: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体育,它有数千年历史,然而却是抽象的,缺乏纵深的考据,缺乏说服力。如今有了这三本武术史书,上述说法就具体充实具有科学性可信性的了。我们常说:武术是中华文化瑰宝,然而也缺乏充足的佐证。如今有了这三本武术史书,人们就会更具体更感性地认识到它的深广性珍贵性。这不但可以教育子孙后代,特别是当武术传外将成为世界优秀文化一部分的今天,它就更具学术价值。我们在宣传武术的时候,常谈到不少人和事。但众说纷纭莫表一是。如今有了这三本武术史书,一些真实的人和事得到肯定,一些虚假的因素得以剔除。虽然,不同著者所确立的真伪是非可能还会有倾向性有不尽不实之处,然而,起码已有了初步的认定,较之自然状态的传闻会有根据些。
以上就是这三本武术史书的主要成就。
三、三本武术史书的不足
写武术史可有不同的目的,因而也就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为写武术史而写武术史,或单纯为个人名利而写武术史,必然草率从事,会在未充分占有材料之前就下结论,甚至会先按个人认识下了结论再找资料来凑合。这种目的是不可取的,其方法也是不科学的。正确的目的,应该是从武术产生的、发展变化的客观存在中追本溯源,弄清武术的概念和范畴为今天的武术正名,为武术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加以实事求是的肯定、记录和宣传,为挖掘整理,特别是为武术今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根据和指导。为此,其方法应该是尽可能地搜集和占有史料,再对史料进行由外而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去伪存真的科学分析研究,最后才得出结论,并以这个结论指导现实的武术发展。
据此,我认为三本武术史书有下列不足:
(一)对武术的概念、范畴及其演变,脉络还不够清。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和研究,都首先要弄清其概念、范畴及演变。这是学术研讨的常识。尤其是武术,在它发展了数千年已传向世界的今天,在学术研讨中还存在何谓武术的争论。何故?内容较复杂而产生概念范畴不清,或由于发展方向的曲折而产生混乱。这是当前武术发展的一大问题。而这一大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武术史的研究。也就是说,要正确研究武术史,必须弄清武术的概念和范畴;反过来说,弄清武术的概念、范畴及其演变,是武术史研究的一大重任。
武术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武术,产生于技击(搏斗技法)一一派生了套路和功法。技击逐渐发展完善而包含拳术与器械。拳术从角抵、手搏而发展至包含拳打脚踢摔跤擒拿的徒手搏斗术(即散打)。器械则从简单的原始武器发展至具有长、短,单、双,软、硬、暗等的十八般兵器。而套路则从技击性发展为兼有舞蹈性、体操性、杂技性、医疗性,以技击为中心,具有锻炼、表演、医疗功能的综合形式。它派生了较其他事物为多的不同门派,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功法,也是从属于技击需要而发展的,它逐渐派生了硬功、气功、软功、轻功等诸多功法。在古代,武术就是沿着这样的脉络发展的,其概念、范畴。演变一如上迷。在古代,搏斗技术一一军事技术就是武术的本质,然而,它的发展却远远超出这一范畴。这,就是在充分占有史料后对武术的概念范畴及其演变应得出的正确结论。而反过来,又应该以此结论去指导武术史料的取舍和表达。
至于近代,按武术史实,应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线。因为,从鸦片战争起,列强入侵,他们以大量现代武器传入中国,使作为搏斗技术军事技术而存在的武术受到了根本性的打击。其突出史实是以武功称雄的义和团败于洋抢洋炮,和以武术作为战斗手段的太平天国受挫于洋枪队。从此武术的技击作用大减,套路上升为主要发展形式,而大量假气功硬功(如胸碎石、睡钉床等)的派生也是技击作用被忽视,表演上升为主要时期的产物。现代(或称当代),这一阶段,其中1957年应是武术发展具有明显转折的一年。在此之前,技击(散打、短兵、长兵对抗)和套路还同时强调,武术项目还包含掉跤、击剑、射箭等内容。1957年后过于强调发展套路,出现一些片面性。这个阶段,真功夫(技击),被批判武术被等同于套路,套路脱离技击本质而被引向“民族体操”的方向发展,套路水平虽有很大提高,但有体操化舞蹈化倾向。
“十年动乱”,又是武术发展一大转折,它被视为“四旧”而横道摧残。以后“拔乱反正”,重新端正方向,技击与套路趋向并重的发晨阶段,并随而进入“武术走向世界”的新的阶段。
“武术走向世界”应是武术史划分的一个重要里程,因为,这标志着作为中华文化的武术将发展为全人类的世界文化。当然,按史实,武术之传向外国应是由来已久的,但是作为影响整个世界,传向整个世界的,应自本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李小龙的中国功夫影片掀起第一次国际武术热始,进而是入十年代初李连杰等的武打彩片《少林寺》掀起第二次国际武术热和掀起第一次外国人朝积少林寺学武热。至于1985年国家体委将武术推向世界正式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则应是武术走向世界进入发展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