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斌
一、第一本中国武术史是日本人写的
当人们了解到第一本中国武术史竟是一位名叫松田隆智的日本人写的之后,便更懂得后来由我国武术家习云太写的《中国武术史》有多么大的价值。而现在又由曾昭胜、黄鉴衡等撰写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地方武术史一《广东武术史》,这又是多么不简单啊!
武术,发源于中国,具有数千年历史,但在武术光辉又长于写史的中国,却要由日本人第一个执笔写中国武术史,这不能不说是奇事。然而,说奇也不奇,在我国,可能有几个原因:
1·历来文人轻武,未有专写或史的兴规:2,或人乏文,文化偏低,具有写史文才又有写武史兴趣的更少;3,除运古,中古于名将或着名战役的史料中有专门武史记栽外,近代、现代转向以民间为中心,或史则极少载于史册,可用于写史的资料又乏人收集;4,自从帝国主义入侵后,受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影响,轻视国宝武术,各有关史料部门或大图书馆,不重视收集武术史料和书籍,藏书贫乏。自中华武术外传,特别是自明朝传到日本后,反被珍视,如日本的松国隆智先生,除广学各派武术外,多年收集我国有关武史书刊500多种,故经多年笔耕,修于首先写成中国武术史。
至此,才使我国有关部门和武林感到惊愧,促使早已酝酿写武史的成都体院著名武术教授习云太写成了较完整的中国武术史书。我省的曾昭胜、黄鉴衡、董德强等又写成了首本地方武术史。上述诸人,克服了写武术史的种种困难,填补了武术史的这个空白,这确是是一大功绩,值得我们大大赞许的!
我作为一个专业武术工作者,在读了这三本式术史后,却深感各有不同的成就和不足,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华武术的历史,和开展武史学的学术讨论,希望有更多的武术史出版,特不揣浅陋,对已出版的三本武术史点评一番。
三本武木史的成就
(一)三本武术史的编者,克服了武术史料贫乏的困难,填补了武术史书的空白,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把成术史从纵的横的不同角度立了起来。在较广泛地占有武术史料后,人们就会明白,武术史与民族史或文学史一样,自有其按时间顺序,即按朝代、年代纵的发展史,然而它又有和民族史、文学史等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众多的门派。这些门派均各有自成一统的发展史。松田隆智从不多的然而已是较丰富的武术史料中跳了出来,首先开创了按两个不同系统,即一般历史顺序和各门派不同的发展顺序来编写中国式术史。这就能较清晰地阐明中国武术发展的脉络。同时,又能解决作为式术一大特色门派繁多的历史脉络。习云太教投所写的《中国武术史》也采取了这样的编写方法。由于习教授生长在中国,又是武术的里手行家,有可能在浩如烟海的历代史书中深挖记述武术源流的片言只语,又能从历代出版的各门派武术书籍中渗和看自身的直接感知,因此在按历史脉络表达的这一部分较之“松著本”就能更为完整、连贯、丰富,更富于考据性和历史性,而且能更清楚地阐明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如以历史脉络则从先集、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而至新中国;如以门派脉络则从少林、内家、太极、形意…查、华、花、炮、洪”等共四十六类,器械共二十七种,“习著本”与“松著本”比较,脉络基本相同而“习著本”则更详实丰厚。
至于《广东武术史》,则以历史顺序为主线,门派发展史穿插其中,且与“松著本”一样较着重武林名人介绍。由于“广史”只是反映一个地区的武术发展,其门派的复杂性不如中国武术史,故穿插于时代历史脉络中来表述,脉络也还清楚。不过,也许是由于地方史料中有关武术的因素更为贫乏,挖掘更困难,也许由于挖掘尚未深广,故古代部分只能从古遗址、古文物中有关武器的资料来旁证武术,也缺乏完整的历朝武术发展情况资料,故其专业性、考据性和历史性较之上两书则稍嫌欠缺,而现代部分则较详尽。
(二)以科学的历史观摒弃了神秘玄虚的因素。以科学的历史观来写史,首要的是通过浩繁的史料研究,用从外到内,由此及彼,从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分析方法,达到去伪存真。这一科学的方法对于武术史料的分析尤其重要。因为,武术和武术史料的专业性技术性极强,历代武术家创造和提炼出无数奇功异技,其中不少是密而不露,秘不轻传的,而且为了神乎其技,常以夸大个人或门派的功力,甚至伪造一些神传仙授的事实,一些武侠小说家更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不少神秘玄虚的创作,因而使武术蒙上了不少虚假成份。如少林拳假托传自达摩禅师,内家拳附会成武当派又附会为传自张三丰道士,而张又是于梦中传授于神人的。又如伪托其武功可刀枪不入、腾云驾雾,放飞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