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翰秀
杨振基是杨式太极一代宗师杨澄甫的二儿子,今年69岁。阳春三月,我采访了他。他体格魁梧、谈吐机敏、果断,富于哲理性,常常从正反方面说明太极拳理,妙语连
珠,让人铭记于心。虽然他不象他祖上那样以教拳为生,但他一生仍离不开学拳教拳。他颠沛流离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至今世人对他了解不多。
少年学拳,稍有不对就被打,练拳累得他爬着上楼梯
杨振基生长在世代武术家庭,曾祖父杨露禅、二祖父杨班侯、祖父杨建侯、伯父杨少侯、父亲杨澄甫都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他五岁起就跟着大人比划学拳。
三十年代末,他父亲杨澄甫受弟子陈微明之请,到上海授拳,全家人随父亲到上海。父亲见他长得机灵、结实开始注意教他架式。那时,杨班侯的儿子杨兆鹏从河北永年老家到上海跟杨澄甫学拳,杨澄甫叫他管教和领振基、振铎几兄弟练拳。
杨兆鹏性情爆躁,象他父亲,对振基兄弟练拳要求十分严格。那时振基才十一?二岁,有些动作要领一时领会不了,上步、退步、转身时有不正确的地方,杨兆鹏说了两次他还做不对就打,腿不对位置打腿、胳膊不对打胳膊,且出手很重,他咬紧牙关、含着泪吃住打。数趟拳练完,全身酸痛,上楼抬不起腿,只好爬着上。即使是这样,一天到晚还要不断地练。
父亲常常看他们练拳,给他纠正动作,但从未打他,杨振基后来说:“老爷子(父亲)手重,不好打,叫兆鹏叔叔管我们。”
杨澄甫南下广州教拳时,一家人住在现在的东山区一幢小阁楼里,楼下有一宽大客厅,有一个后院,客厅是杨澄甫和杨守中教拳的地方,杨守中爱人与杨振基兄弟几人在后院练拳。
在广州,杨振基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住地离学校远,大清早就要步行上学,一放学就回家。全家人都不看电影、不看戏,一有空就练拳。父亲规定振基兄弟每晚练拳三遍以上。不愿练也得练,练不得了也要练,练不好继续练,不练够遍数不能睡觉,不能上学。练拳是主要的,上学是次要的,不上学可以,不练拳不行,生活就是练拳。
杨澄甫教他们时,一招一式非常严格,有点不对都不放过。常常一面看一面说:“手往这搁,往那搁,脚往这挪一点。”位置放对了就不说了。就这样,杨振基从小就打下良好的基础。杨澄甫十分喜欢他,常亲昵地叫他“老二”,外出带着他。晚上他同父亲睡一处。
1936年,杨澄甫去世,不久抗战爆发。迫于生计,母亲决定把杨守中留在广州教拳,她带着杨振基兄弟三个和杨守中的一个女儿回老家永年县。母亲对他们说:“你们要坚持练拳,杨家祖业不能丢,将来形势好了再出去教拳。”他们兄弟三人除上学外就闭门在家练拳,从不间断。
河北已被日本占领,当地一些青年人常常被拉丁,一夜之间就莫名其妙的失踪了。
杨振基已长大成人。一天,母亲对他说:“你在家呆着不是办法,你有师哥在北京、天津,你到那边去,找点事做做。”后经人介绍他到了天津,先后在万华银号和大华公司当职员。在天津期间也常与友人一起练拳、磋艺。
在广州教拳的杨守中一直惦记着他。1948年,杨守中向在上海的傅钟文打听二弟的下落,得知他在天津,杨守中叫傅钟文通知他到广州。当时天津战乱,他已无工作,身无半文,无法起程。杨守中给他寄来路费。他先从天津坐船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坐飞机到广州。他哥哥到飞机场接他,患难动乱之际,见到了哥哥,他激动得哭了。
他们兄弟俩一回到住处。杨守中就说:“你来了,咱俩练练拳。”
杨澄甫生前教授学生,一般先由杨守中作示范,后由他纠正动作,杨守中长期随父教拳,已得父亲真传,成了杨家太极的代表人物。在广州,他与哥哥统一拳架动作,由于杨振基文化基础较好,一直不停地练拳,又得到哥哥的传授,他很快地掌握了家传太极的精髓。
代兄授拳,被聘为国术导师,开始了第一次教拳生涯
杨振基在广州呆了几个月,哥哥白天外出教拳,他自己在家练拳。晚上,兄弟二人在家共练。哥哥见他学拳悟性很高,拳艺已具水平。这时,中山县有人要请杨守中去教拳,杨守中在广州教拳多处,分不开身,对振基说:“你代我去教吧,每月我去看你一、二次。”杨守中给他讲了一些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及教拳的注意事项。杨振基就单身到了中山县石歧镇。中山县第一中学给他发了聘书,有一个学期的聘书他现在还存着。聘书上写:“敦聘杨先生为本校国术专任导师,时间:民国州八年八月一日至州九年一月册一日止。校长,林伟廷,民国州八年八月一日发,联字第五十六号。”后来又兼教世光小学国术,课余教当地求学的人。每天下午他先在中山第一中学教一个多小时,后到世光小学教一个多小时。教时,他在前面边说边做,下面师生跟着练,工薪以稻谷折钱计。
他住在石歧镇图书馆,上午、晚上教私人。这里的人见多识广,不少人奔走于香港、九龙、澳门之间的生意。一些人知道太极拳的好处,来跟他学。其中不少是地方名绅。当地一些拳师和流氓地痞见他个子魁伟、行拳轻灵沉着,推手圆转自如。受地方名人尊敬,不敢贸然与他试手比武。
开始他哥哥常来看他,后来见他应付自如,能独当面就不来了。他就这样一边教,一边自练,有时与哥哥谈拳推手,一年多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
广州解放前夕,杨守中举家迁往香港,他继续留在中山县教拳,广州解放后,铁路通车了,他回了水年老家。
在广州和中山县的一年多,是他学拳教拳的转折点。他后来说,父亲在世时,我年纪还小,太极拳的很多东西是从哥那里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