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恒 杨曼云
飞龙剑是属于武当派八卦类型之行剑,是“五虎下江南”的五虎将之一一一傅振嵩师祖所创。傅振嵩师祖通过精研内家拳、剑之秘奥,取武当剑之精华、八卦之鼓盪走步和矫健多变之身法,结合其克敌制胜之绞缠、压刺之枪术沾刺绝招,编出一套身如游龙、势如涛涌,变化玄妙的武当飞龙剑。其风格特点是整套剑都使用八卦步走法,在不继走步转身、拧腰翻转、迴旋腾跳中演式,极富柔韧性、协调性,动作连贯一气阿成。整个套路不但要步走圆弧,开展为圈,紧凑为旋,身腰随步旋转中间时还带纵向鼓楹涌动,而且运剑要求清楚突出剑法,表现出剑法攻防作用的各种特点,剑势除有直发之劈、刺、点、札;弧型之撩、截、架、拦等之外,尚有迥旋起伏之抄剑、穿剑、涌动进退的正、反绞剑、挑剑、钻刺;旋身腾起的凌空360°旋转起伏削创等等,剑术灵活多变,柔中有刚,演练起来,但见身肢鼓盪,剑势腾挪,如浪涌龙腾,表现出轻灵、敏捷勇健而又潇洒飘逸的独特风格,给人以一种既英武矫健而又优雅从容的美感,具有使观者羡、练者迷的艺术魅力。
此套剑术在技击用法上之特点主要以剑之粘引及身肢闪移,消解对方攻势,用鼓盪弧步紧随对方之伸缩进退,用绞绕敷裹之剑势,在走转迴旋中,伺机突然以高速度向对方之空隙或其侧背面还击。
飞龙剑下身动作之轻灵快捷犹如八卦类拳械,以八卦步步步走如”趟泥”,以摆扣脚走圆弧形路线。上肢动作则比太极拳类之圆弧形运动更为复杂,是取8字形多面起伏
迥旋往返之运动形式,亦可随势发劲。但不论做任何动作,皆要求以腰为主宰,每动均发于腰、臂、腕、腿、脚,均顺随腰势,传腰之推动而动。即腰劲往上经背、肩、肘、腕,往下经骶、胯、膝、踝依次传动,节节贯串。腰部有十一种基本转动法以带动四肢,即前俯、后仰、左、右侧屈,左、右平转,左上、下斜转、右上、下斜转、旋转,使身体形成纵轴面为鼓激、涌动;横轴面为立转、轮旋;左右为摆转、旋转;左、右、上、下四斜方亦有旋转;组成四为摆转、旋转;左、右、上、下四斜方亦有旋转;组成四面八方的8字形往复迥旋运动,使连环中同时有纵横交错、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混成一体。运劲见身先行为柔,放劲觉剑先至为刚。全套演练时不但连绵不断、走转不停,而身形涌盪,似缓而速,剑势腾然;演式中常有以腰发劲,突然腾起转身,以腰带肩、肘、腰、贯劲直趋剑夹,这就是迅速的腾挪劲,为剑先到而身躯、脚腿才到的高速境界显示傅氏八卦类拳械演式之独有风格。
练此剑时对身体基本姿势的要求如:虚灵顶劲、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活腕、节节贯串、力由脊发等,有如太极拳,故具有太极拳之柔和连贯、舒展大方之优美姿态。但在此基础上则更要求身肢放长、肩胯延伸、周身松活无拙力,才能做到腰骶鼓盪,走步运劲皆由腰劲涌出,使剑出勇往向前,如矢赴的,彼剑未动而我剑先到,劲放而能收,坚刚而富弹性,此则又有如形意之处。
飞龙剑共有五十多个动作,时而游龙漫舞,时而凌空翻腾、转跳急刺,高潮在急转抽身之斜劈、游走抄剑后之急步进刺、转身连环云剑、急转发劲下劈等动作,整个套路表演起来吞吐浮沉、气势磅薄。因是在不断走转动汤中运剑,故此特别看重讲究三个方面:
一、讲究剑法之准确运用,如劈、刺、崩、撩、挂、抄、云、截、绞、穿等,要清楚明唯,一目了然。
二、讲究身剑合一,即走步与击剑、剑法三者合一,做到一步一剑,一剑一法、一法一步。
三,随着动作的幅度的大小,注意剑势要有缓急起伏,节奏分明,刚柔相济,由此形成自然恰当的韶律,以达到动如风、站如松,如龙腾,如鸟落的境地。
由于飞龙剑有上述各种特点和要求,因而它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有利于身体的柔韧、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对促进内脏功能运转、强化大脑神经活动的平衡、协调、敏感性、增强运动器官、肌肉、关节的舒松灵活性都有显著作用,故对于保持和增进身体健康甚为有益。
最后谈一下,要进一步练好飞龙剑如何讲求意气神,这是武当剑精要之处。因为在姿势形态上酷似了,便要进一步在神态上表现出来,就是说要剑、气合一,才能有气势。
亦如练太极拳一样,以意气为主,眼神为法,步法、手法剑法要互相配合密切,特别是神态、意气为统领各法之首,在运剑时,每招每式必于意中、眼中具有制敌意识,这种意识要藏有形于无形之中,将每招之用法贯注在剑法套路上。并进而使身与剑、剑与神寓于无剑之中,令无剑而处处皆剑一一即是说,即使无剑在手,徒手练习时亦像有剑在翻腾运转的姿态一样,不单自身有此感觉,亦使旁观者有同感,这就是神与剑(形)已合二为一,即达到形神合一,臻于化境,皆及神明的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