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马虹
1988年4期《武林》,曾刊载曾庆宗同志的文章《太极·道教和水》,论述道家思想与太极拳的关系。他认为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创编,有一定影响。可是,同年12月《武林》又发表浩文同志的文章《周易与太极拳术》,反驳曾文,认为太极拳与道家思想没有关系,甚至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证,说明太极拳只能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从而否定了曾文的一些正确观点。我认为,这是不公正的。不论太极拳的创编者是不是道家或道教人士,但从太极拳的取名、拳理构思以及它内功的锻炼方式等方面考察,它与道家的哲学思想乃至后来道教的一些养生修炼术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其深刻的影响,虽然,太极拳的理论也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但道家思想对它也有深刻的影响。这个客观事实,是不容否认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的作者,之所以把太极拳称为“道家的太极拳”(虽然并不确切),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太极”一词源于道家著作
上述争论的双方,都承认《易经》的哲理是太极拳产生的理论基础。这是对的。因为《易经》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根本。不论儒家还是道家,其思想渊源皆出于《易经》。无疑,太极拳的根本原理也离不开《易经》的基本思想。但是,形成太极拳的某些具体概念和思想,并不是直接从《易经》中来的。因为《易经》中并没有“太极”一词。有人说“太极”一词虽然不是出自《易经》,但它最早出自解释《易经》的《易传》。其实,“太极”一词是出于比《易传》还要早几百年的《莊子》。莊子·大宗师。有云:”在太极之先不为高。”经过哲学史家考证,《易传·系辞)中的“太极”概念来自《庄子》。因为《易经》早于老庄,《易传》则晚于老庄。《易经》与《易传》两者相距七,八百年。所以,我们说“太极”的观念,渊源于道家“阴阳学说也本于道家和阴阳家。春秋末期的老子才提出阴阳是万物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或属性。庄子继之,认为:“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于天,赫赫发于地,两者交通成合和,而物生焉。”太极阴阳说是道家的宇宙观。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
其“一”即太极。他认为宇宙是个太极,人体也是个太极,生物各自有一个太极。太极至大,尽精微。阴阳,则是太极这个整体中所包函的两大要素。《陈氏太极拳图说》的作者陈鑫说:“太极拳者实本太极之理自然而然者,”“事事物物无非本于太极,故也:”“大矣哉太极,”妙矣哉太极!太极拳,亦不过仿其形似而已。说明太极拳与太极阴阳学说是一脉相承的。而孔子、孟子是不讲太极,阴阳的。需家典籍《论语》《孟子》《中庸)里都不见“太极”一词,也不见“阴阳之说。有人说《易传》是孔子之作,这早已被哲学史家所否定。至多是孔子之后的门人之作。还有人认为《易传》是道家系统之作。
二,“太极图”本于道士之手
“太极图”与太极拳关系可谓极其密切。太极图的整体性及其阴阳至根,阴阳对称、阴阳变化中的螺旋形式等等特征,都与太极拳创编者的构思密切相关。陈鑫论太极图时也说:“万物皆由此出,万物皆由此生”,“拳莫能外之”。但他因袭儒学旧说,认为“太极图最早见于周夫子(敦顾)《周子全书》,所作“而非希夷”等等。却把事实搞颠倒了。其实,周敦颐之《太极图说》中之“图”、以及其“说”,都是从道士陈搏(希夷)那里改头换面而抄袭来的。从中国哲学史中,不难看出中国历代儒,道、佛三家是互相斗争又互相融合的。就是儒家代表人物周敦颐所处的北宋时期,儒家对佛、道的态度上也是分有三派:一派独尊儒术;反对佛道:一派主张三教融合;另一派口头上反对佛道,而暗地融合佛道。周敦颐就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周的《太极图说》就是这种融合观点的代表作。表面上说成是儒家的思想,与道家思想毫无关系,其实,它与道家思想有深厚的渊源。这有史实为证。先说其“图”。载于《周子全书的“太极图”,根据明,清许多学者考证,此图系以道教的《太极先天之图》和《水火匡廊图》为蓝本和基本材料而制成。不仅如此,周敦颐还与道士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他的“太极图”,即师承于北宋初的道教学者陈搏(陈希夷)。此事南宋朱震《汉上易解》中即谈到:“陈将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周惇颐,(周敦颐原名)停传程颢,程颐。”明末黄宗炎则论证周的“太极图”来源于陈博的“无极图”(二图比较,图式完全相同)。此事还有诗为证,周敦颐在游道观时,曾作过一首题名《读英真君丹诀》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