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之首—刀(二)

自晋至隋,刀的形制基本上和汉代相同,只是刀的制法有些不一样。由生铁与熟铁合炼式的灌钢法逐渐代替了百炼法,使刀刃的锋利程度得到了提高。据《唐六典》记述,唐代的刀,分为仪刀、鄣刀和横刀三种。仪刀是皇官禁卫军使用的兵器;鄣刀是帝王公卿佩带用的佩刀;横刀则是战斗时用的刀。到了唐宋宗开元年间(公元713一741年)出现了一种新式的长柄大刀,名叫“陌刀”。它两面有刃,通长1丈,重15斤或有更重者。如唐将张兴持握的陌刀重50斤,在镇守饶阳城村,往往“一举刀辄数人死。”(见《唐书·杜伏威传》)

我国第一部官修兵书《武经总要》载,宋代的刀,主要有手刀、掉刀、戟刀、偃月刀、眉尖刀、凤嘴刀和笔刀等8种(图2)它们的形制较前代有了很大的改进,去掉了环状式的刀柄和不适于兵战的饰物。如掉刀,刃首上阔,长柄;屈刀,刃前锐,后斜阔。两者的刀柄下都安装有金属套。

伴随着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日本刀开始输入中国,欧阳修曾作《日本刀歌》,赞叹日本宝刀之精美、锋利。日本刀以中国的汉刀为其始型,至宋代,其工艺水平已超过中国。日本刀输入中国后,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明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说,元明两代,最常用的刀只有四种:一日“偃月刀,以人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地。”二日“短刀,与手刀略同,可兵用于马上。”三日“钩镰刀,用阵甚便。”四日“长刀”以日本制造的甚利,其刃长5尺,柄长1尺5寸,共重2斤8两(图3)。

明清时期,日本处在室町、战国、安土、挑山、江户时代,国内阶级斗争剧烈,战士势力崛起,故此日本的武艺这一时期发展很快,其中以刀术为最。明武术家程宗猷说:日本刀“锻炼精坚,制度经利,靶鞘等物各各如法,非他方之刀可并,且善磨整,光耀夺目。令人寒心”;其用法,“以双手用一刀也”,“左右跳跃,奇作诡秘,人英能测,故长技每每常败于刀”(《耕余剩技》)。明代我国曾大量输入日本刀。明清时期的军事家、武术家也十分重视研究和汲取日本刀法的技艺来充实中国武术。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记载有“日本刀谱”,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载有日本隐流刀法六势。程宗猷还将所学日本刀法整理为三十四势,一一命名,详加叙述,并将日本刀法创编为完整的中国式套路,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兵法有便于双手握持的长柄大刀和单手砍杀用的短柄军刀。至于武官用的腰刀,与明代刀最大的不同是刀上有两条血槽。皇室用的佩刀,一般都楼金嵌玉,其刀鞘遍体纹饰。只有武师教练武生用的刀异常笨重,有的重达百斤以上。

鸦片战争以后,欧洲列强和东洋军队的洋炮大枪无情地践踏着中华大地。英雄的中国人民只得依靠手中的大刀,长矛,土枪和土炮奋起战斗。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之一的大刀会,就曾聚众举刀反抗外国的侵略势力。1937年,中国军队在喜峰口和日本军交锋,使用大刀砍杀了许多侵略军。在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中都装备有大刀和刺刀,它们在革命战争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现代武术刀的种类很多。有单手持握的单刀、双刀、砍刀、马刀和九环刀;有两手使用的长柄刀,还有特殊形状的戟刀、三尖两刃刀、麟角双刀等等。现代刀术的内容极其丰富。常见的有梅花刀、万胜刀、追风刀、龙形刀、滚汤刀、花刀、劈挂刀、六合刀、八方刀、太极刀、三才刀、八卦刀、五侯刀、燕青刀、春秋刀、连环刀等数十种之多。习练起来,随刀形、套路的不同、其风格也不尽一致。但总的特点是勇猛快速、刚劲有力,运动激烈。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培养勇敢、机智、敏捷等优良作风和身体素质。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