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阴阳相济的对称劲。王宗岳《太极拳论》云:“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什么叫懂劲?一句话“阴阳相济”。阴阳相济,既含阴阳对称、对立之意,又含阴阳互根、互补、合一之意,比如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轻沉兼备、虚实互根、化打结合等等。都是阴阳互济的具体体现。
5、顺逆缠丝螺旋劲。缠丝劲决不只是梢节的缠绕,而是人体内在精气通过经络、脏腑、肌体收缩和发成内力的整体作业。其表现形式是螺旋形式。太极拳的沾连粘随、松柔圆活、化打结合,主要靠缠丝劲:疏通气血,调整脏器功能,也在很大程度上靠这种螺旋劲。
6、欲左先右的折叠劲。(从反面入手,其内涵包括胸腰开合和劲力的往复折叠。)
7、左发右塌的平衡劲。(前发后塌,逢上必下)
8、节节贯串的蛹动劲。要弄清劲力的施力点劲力运行路线以及着力点。
9、首尾相应的三节劲。(即兵法中的击首尾相应,击尾首相应,击中首尾相应)
10、虚实互换的中定劲。
11、腰脊为轴的下塌处碾劲。
12、松活弹抖的弹性劲,等等。
(三)鲜明的技法。太极拳毕竟是武术,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走架即是打手。”技击含义是传统拳架的重要内涵。为此,练拳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练拳架当中,在做每个动作时,都要弄清假设敌人所处的位置,向我进攻的方位我所处的位置和形势。
2、拳架中每个动作的技击用意,并且能把太极拳的整个套路的技击含义分解清楚,练一套明白拳。从而体现太极拳的武术风格。
(四)厚实的功力。太极拳的健身性、技击性和艺术性都是以实力为依托的。整套太极拳的锻炼应该体现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多方面身体素质的要求。太极拳的劲力,应该具备阴阳互济、整体作业、顺逆缠丝、松活弹抖四大特征,其中特别是螺旋劲、弹抖劲,更是它特殊的功力象征,什么样的锻炼方式,最符合它这种独特功力的增长?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尽量增加练拳遍数,每天至少十遍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拳打万遍”,以练整体功力。
2、拳走低架子,练耐力。增强其桩功。陈老师称此种低架子为“活桩”。以锻炼腿(根基)的实力。
3、拆开拳架练单式。把拳架拆开,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发力,名日:“拆拳”。必须有老师辅导。要反复练,逐渐增加每一式锻炼的遍数,进行强力训练(这主要适于青少年和壮年)。
4、结合推手练灵敏度。练听劲、懂劲,练沾粘连随,练顺势借力、造势借力,化打结合等功力。
5、结合练辅助功,以增强臂力、握力、腰档力,螺旋式的合力。诸如拧太极尺(棒),抖太极大杆、揉太极球、旋太极轮、练缠丝杠,乃至练打沙袋。(打沙袋当然不同于其他拳击的练法,而采取松活弹抖和螺旋方式的击法。)
6、拳路快慢相间以练缓冲力。
7、全神贯注练意念力。
(五)淳厚的韵味。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论是书法绘画,戏剧歌曲还是武术,都讲求其独特的韵味。太极拳也讲求拳韵、拳味儿、意境,一句话讲求“太极味”。也就是拳的神韵,前边讲了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兼修,身心兼练的拳术。通过练拳来表现一个人的风度。气质、情操,才是上乘功夫的标志之一。练拳是一种精神锻炼,观拳是一种精神享受。达到这项标准,应该从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
1、要懂得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阴阳学说。这是中国一切传统文化之神韵的依据。
2、懂得太极拳的崇高战略思想,具有沉着应敌,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定能胜人。“我守我疆,不卑不亢”,神态自然。
3、通过打拳,锻炼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品格、气质,表现一身浩然正气,能屈能伸,能刚能柔的崇高精神境界。拳架打得有气势,内气鼓荡,外形饱满,潇洒而凝重,舒展而紧凑。太极拳的气势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人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4、打出拳架的节奏旋律。如果说中国的绘画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和谐美的意境。那么太极拳则是由高度和谐的全身动作所构成的一种造型优美的力的旋律。太极拳动作所呈现的轻沉兼备、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螺旋缠绕,忽隐忽现,有快有慢,节节贯串,如云似水,有低潮,有高潮。“周身柔软似无骨,忽然放开都是手”,就是这种力的旋律的美妙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