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栋 陈东山
关于太极拳的源流问题,近年来有了不少新的说法。最离奇的,莫过于《杨氏太极拳正宗》的说法了。该书第五章《杨氏太极拳源流铁事》;第六章《太极拳原貌考证》,是专讲太极拳源流的,作者费了很大的气力,用了很多的文字,想说明太极拳创自“张三丰”;近代太极拳的传播,是由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温县陈家沟的陈长兴及赵堡镇的邢喜怀,陈长兴传杨禄禅,此后发展为陈、杨、吴、武、李、孙、赵堡架及国家套路等太极拳流派。”
这种关于太极拳源流的新说法,是在重复着一篇古老的神话,一则现代的“天方夜谭”。
一、张三丰的神话
张三丰被称为道教著名人物,还被称为技击家。但此人所处的时代、姓名、籍贯,迄今仍笼罩在重重神话之中。《异林》说他是宋代人。明清之际大思想家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自幼从王征南学拳,在王征南死后七年,写成《内家拳法》。关于内家拳,黄宗羲写的《王征南墓志铭》说,“起于宋之张三丰”,张三丰夜梦玄帝亲授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夜梦玄帝“亲授拳法”以杀贼就是张三丰成为“宋代技击家”一类神话的由来。后世关于内家拳的种种说法,多出于此。早在1930年武术史家唐豪前辈在《少林武当考》中指出,将张三丰说成“内家技击之祖者”始于黄宗羲之说,“然不足信矣”,梦中授拳,“其说荒诞”。晚清有人把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跟内家拳一起,统称之为内家拳。现在倘还有人要根据黄宗羲的文章,硬要把张三丰说成是太极拳的始祖,那就离历史实际相差的太远了。
明代所传述的张三丰,是一个朝野仰羡的“活神仙”,来无影,去无踪,只闻其名而不见其人。《明史·张三丰传》载:明太祖朱元璋早闻其大名,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使者寻访张三丰,可是不见其人。张三丰曾游武当,预言:“此山异日必大兴”。跟他的徒弟披荆斩棘,建草庐居住,旋又舍而离去,后住宝鸡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死后当地人把他人棺安葬时,听见棺内有响声,开棺一看,他居然复活了。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等地,“踪迹益奇幻”。永乐(1403一1424)中,明成祖派官吏携诏书香币往访,历数年找遍很多地方,还是找不着。
关于其籍贯姓名,《明史张三丰传》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邋遢。”
据说他:“欣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预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
显而易见,其人究生活于何时,何地,疑点甚多,所以《明史、张三丰传》最后是这样写的:“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1459),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道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正因为“终莫测存亡”,所以就给各种神话传说附会留下了广阔的天地。后来的明宪宗、世宗、神宗,都曾加封张三丰。时人都穆《游王屋山记》称,他曾遇见张三丰弟子陈性常,说明张三丰正统(1506一1521)年间尚在人间。
清初,有剑南观察汪锡龄(1604一1724),自称于峨媚见张三丰,“示丹经秘决一章”。及捷要篇二卷,加上张三丰“显迹”,三十余条及诗文,辑成《三丰祖师全集》家藏本。道光(1821一1850)年间,嘉州儒士李西月,也自称遇见张三丰,隐居修炼,编成《张三丰先生全书》,大多为明代所流传的张三丰著作。其中既无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更无什么张三丰的“拳经”。
除了正史,关于张三丰,还有其他许多说法。比如:《山西通志》说是平阳人或猗氏人,《陕西通志》说是宝鸡人,《四川通志》则记“或日天目人”,他的名号除了全一、君宝、三丰,还有:一名通,一名金,一名思廉,一名玄素,一名玄化,字日玄玄,三峰。《张三丰先生全集》,之汇记,又称字君实,铉一,全一,号昆阳。
对张三丰这样一个众说纷纷的“活神仙”,要加考实,非下一番实事求是的考证清理功夫,是不行的。可惜《杨氏太极拳正宗》的作者并没有这样做。他们仅仅只抓住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中一句不甚可靠的话,而置其他许许多多的文献记载于不顾,就将张三丰定为宋代人,封为太极拳的创始人。而在关于张三丰的众说纷纭的记载中,关于他是宋代人的资料恰恰最为薄弱,神话成份最为浓厚,作者却偏偏以为让“张三丰时处北宋较为可靠”,倘不是依据神话,怎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