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横锤:
承环锤之式,两手收回至胸口处,右拳即迅速向右横击,拳眼朝上。左手成立掌,置于左胸,指尖向上,掌心向右,高与乳平,眼向右看(图89)。
八一、掤连锤:
承上式,两脚不动,向左转身至面向北方,同时左小臂外旋翻至掌心向上,右拳屈肘收回,从左臂弯内侧向左上方钻出,眼看左方,(面90)。
八二、霸王请客(截手):
1.承上式,右拳散手变掌,撤回,经胸前向右展开,向前划孤的同时,小臂外旋翻至掌心向上,停于正前方,高与肩平。与右手外展(右展)的同时,向右转身至面向正东,右脚亦同时向东迈进一步,左手下按置于腹前,掌心向下,眼向前看(图91),此谓之“截手”。
2.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左手自右肘下向前连拧带翻钻出,停于正前方,掌心向上,高与肩平,肘屈约150°。右手亦同时下按置于腹前,掌心向下。两臂向里合劲,两肩向下沉劲,眼看前方(图92)。此为左式。
3.再打“霸王请客”之右式,动作与打左式相同,惟左、右相反(图93)。
八三、二起脚:
1.承上式,右脚提起后退半步,同时右手向下向后甩。左手随向右转腰之势,向外一展即向前划弧至前方,掌心向里(图94)。
2.上势不停,先将左脚向上踢起,未等落地即又将右脚向上踢起,绷脚面,此时身体已腾空。随右脚之踢起,左手向后甩,右手自后向上抡起,向前拍打右脚面(图95)。此二动是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丹田向上的提劲。对体弱不适于弹跳者,也可只用右脚上踢,以右手拍右脚面。但腰里也要有上提之劲,不可松松垮垮。
八四、左右伏虎(退步伏虎):
二起脚落地瞬间,成两手下垂,两脚稍稍开立,两膝微屈,上身正直之势(松静站立之势),随即左脚后撤一步,左手外展作云手;右脚又后退一步,右手外展作云手;左脚向左后方(西北)撤一步,左手再从右胸前上钻、外翻,置于额左上方,掌心向上,同时腰向左转,转至面向正北方,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右手弧形下落,置于左膝前上方,掌心向上,眼向右看(图96)。此为右式。
右脚向右后方(西南方)撤一步,腰向右转作伏虎之左式,动作与作右式时相同,惟左、右相反,式成时面向南方(图97)。
八五、披身蹚脚:
1.承伏虎左式,右手下落,左手上抬,两手交叉经胸前同时向左右展开,如鸟张翼。同时左脚向前方(南)迈出一步,脚尖要极力外摆成横脚,两脚如剪子股式,眼向左看(图98)。
2.上式不停,身体半蹲、左转,同时右脚划一个半圆向左方(东方)扫去,两手亦趁势相合,交叉于胸前,式成时如(图99)所示,面向正北。
八六、左摆莲:
1.向右转身成右弓步,左手向左展开并向前、向右划弧,与右手相搭,置于右前方,高与肩平(图100)。
2.上势不停,左脚绷着脚面向右方(东偏南)踢起,作一个大弧度外摆动作,经面前复落于左方(西方),两手趁左腿外摆动作,依次拍打脚面(图101)。
八七、双峰贯耳:
左脚摆莲落地后,身体转向向西方,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右弓步,双手握拳经胯边向外展、向前划弧对击,停于正前方,相距约四五寸,拳眼均朝下,高与耳齐。两肘屈曲,两臂弯成圆弧如蟹钳状,眼向前看(图102)。
八八、左右转身蹬脚:
1.承双峰贯耳之势,重心稍向后移,身向右转至面向正北,右脚摆横,两腿成剪子股式,两手左右分开(图103)。
3.上式不停,两手向下划弧收回,交叉于胸前,重心移至左腿,将右腿屈膝提起,脚尖向上勾,眼向右看(图104)。
3.两手左右展开,右脚以脚跟向右前方用力蹬出,高与胯平,与右手上下相顾,眼看右手(图105)。
4.身向左转,同时右脚向左脚左侧落下,两臂亦同时向里合。待身体转至胸向南方时两臂恰好小臂交叉,置于胸前,眼向左看(图106)。
5.然后蹬左脚。其动作与第第七五节,动作2一样(图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