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修炼的误区(二)

二、“意、气”用事

据说,内家拳之所以比外家有优势,是因为内家拳用意不用力,能发出整劲,而外家拳练的是局部的力,是肌肉发达的僵劲,十多年前我也对此说深信不疑,但经过对内家拳的长期体悟和对其它拳学的了解,发现整劲并非内家拳所独有,不仅八极,通背及六合螳螂均能练出极具杀伤力的整劲,即使像戳脚翻子发出的整劲也绝不比内家拳逊色,近代武术史中有一个传说:形意拳的一代宗师李存义曾败于弹腿门的杨鸿修先生(王子平的老师),我一直不相信,后来看到一些熟悉的内家拳高手与一些散打冠军和外家拳的比武并不占什么优势,才逐渐认识到用“意、气”练出米的整劲并非那么神奇。

纵观世界各级别的拳王,如泰森、琼斯、霍亚等,他们发出的力量也均是整劲,秦森一拳能击出几百磅的力量,当代内家拳高手能否匹敌?如果说世界拳王们的力量是靠负重练出来的,那么内家拳前辈们的功力也并非仅用“意,气”进行站柱和盘架子就能练出来的。刘敬儒先生曾经说过:当年程有功转掌时,手托着几十斤重的铁棍。戴家心意拳的传统练法是蹲毛猴和抖大杆子相结合,杆长一丈二,重八斤以上,而武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郝为真练功时抖的是铁杆子,重达八十多斤。过分相信和夸大“意、气”的作用无益于内家拳修炼功力的提高。

内家拳与道家内丹修炼确有一定的渊源,而意念在丹道修炼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丹书中又反复强调了在运用“意守”时要慎重,提出了要“知而不守”,“以照代守”的原则,吕洞宾《百字碑》中的第一句就是“养气忘言守”,而最上乘的天元丹法更是以虚无为鼎炉。有一年的秋天,我在树林里站桩,刘常春先生在我身后站了很长时间,我竟不知道,常春先生说:“别求的太厉害了,我当年就是没听你师爷的话求的过了,才走了不少弯路。”阎志高先师在离开沈阳时留下的拳谱中曾告诫过后学者:“学者可于力上求,无轻向气上觅,一入歧路,一生塔虞。古人之不轻传人,非吝也,不忍以爱人之术杀人耳。”至于内家拳能否炼内气击人。更不可强求,当代有位国学大师说:求神通者,容易练成神经,当代的高僧大德在批评泛滥了二十多年的气功热时,曾尖锐地指出:各种新的功法都普遍存在看意念过重、强行运气的弊病,必然造成练功者出偏而误入歧途。丹道南宗祖师张紫阳的著作中有一段醒世名言:“气本自调,而若役之使之升,则伤脾胃肺肝,耳目口鼻。”因此,虽然心意拳谱中有“只在心意下功夫”的说法,太极也讲究以心行气,但根据我本人二十多年练功得到的教训看,以意练拳、以气行功均非究竟。常春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练了这么多年,才明白太极拳不过是“顺其自然”四个字。

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有几年我对太极拳特别痴迷,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康国福先生是得过程派八卦掌和武派太极拳真传的练家,有一天,我在小河沿练完拳后正大汗淋漓,康先生说:“这小河沿里可练死过不少人啊!”常春先生也跟我说过,有一位“韩八卦”先生一年四季在小河沿里练拳,三九天还光着头,浑身练得直冒白气,一个转掌下来得几个小时,身上的棉衣裤都磨得露出了棉花,功夫是练出来了,可死得也早,还有一位也是练八卦的老前辈,据说因用功过度,把心脏都练变了形,成了大白梨的形状,至于练出其它毛病的就更多了。

自古习武有谚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实这是有害身心的误导,我十几岁时冬天练功后出汗受风落下了皮肤瘙痒得毛病,一到冬天,小腿就痒的要命,几十年了也没好。有一年三九天练拳没戴帽子,结果偏头痛折磨了我一年,最后打坐禅定才治好了。三伏天练功汗出得多,缺钙造成的大腿抽筋更是常事,三伏和三九是一年中的两极,至阴与至阳都不宜练功。其实,练功如同打铁,要冷热交替才能找准钢火。

先辈们早就说过:练功要静极思动,动极思静,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才能练出真功来,站桩一站几个小时,练拳一练就是半天,这些练法都不可取,尤其是在户外。过去拳师家里都有拳房,一是练拳不愿让外人看,更主要的是有益于养生。有一位练家跟我说:看一个人练没练过功夫,一看头发就知道了,不过,大功夫的人头发都早白,很多练家一大早就跑到公园里练拳,有的人天没亮就进了公园,这些人一般都不吃早饭,一练就是小半天,常此以往,气血二亏,头发能不白吗?有的内家拳练家,功夫下得过大,往往还容易落下肾虚的毛病。

内家拳与丹道同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应守“执中”之理,凡事不可强求,适可而止。我练内家拳的体悟是:练到一定层次后,必须以养为主,所谓“三分练,七分养”才能由拳入道,拳法与丹道同修。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