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志心
一、两套套路的来历
孙式太极拳97式是孙禄堂宗师为了适应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需要而创编的。孙禄堂(1861-1932)(一说为1860-193),我国著名武术家,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盛誉。名福全,晚号涵斋,河北完县人。他曾从李魁元(一作“垣”)郭云深学形意拳,从程廷华学八卦拳,从郝为真学太极拳①。后来他以郝太极为基础,融会互合形意、八卦之精髓而创孙式太极拳。
1919年孙禄堂先生出版《太极拳学》一书,共97式。在江苏省国术馆向露天班学员传授的太极拳就是这97式。1957年孙剑云整理出版了孙禄堂原著的(孙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1957年9月第一版)。在孙剑云写的(前言〉中说:“为了推广这趟太极拳,我大胆地根据先父的原书改编,内容解说力求通俗,以便初学者练习参考。其中部分动作是按先父晚年的练法编写的,因此与原书稍有不同。”又说:“在我改写这本书时,胡席圃师兄给了我很多帮助,谨致辞谢意。”由此可见,现在我们见到的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97式是孙剑云在师兄胡席圃帮助下根据乃父太极拳学)一书改编而成的,也就是说是由孙剑云定型的。这一套孙式太极拳就是目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套路,被称为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
而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则由孙禄堂先生秘传给陈健侯先生的。大致经过是孙禄堂先生被任命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1928-1931),他结识了江苏史学大师陈庆年的次子著名中医、少林高手陈健侯先生。陈精通易经,又治好了孙禄堂多年不愈的内伤,孙就把真传三十六手秘传给他②。该套路,后由陈健侯的再传弟子周德良、孔小安、陈九皋整理后发表在〈精武〉(1985年第3期)孙式太极拳的传授,分两条途径:一是公开传授,所传授的即流传的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另一条途径是孙禄堂按照严格的师承规则择徒而教,所传授的即孙式太极拳三十六手。前者是大众化的普及式,易教学,易传承,易发扬光大;后者是高难度的技击式,难教学,难传承,难发扬光大。“三十六手”是孙禄堂的自练拳,不轻易授人,对他的子女也不例外。
二、两套套路的相同点
两套套路都具有孙式太极拳的特点:上下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换势以开合式”相接,所以又有“开合活步太极”之称。“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八卦拳步法的特点,而“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根本特点。两套套路都具有这些特点。
两套套路都具有郝太极(武氏太极)的特点:二者的架式与郝太极不仅名称上基本相同,而且在要领上也是相同的,在打拳时要求做到:头顶虛领,涵胸拔背,沉肩坠肘,舌顶上颚,谷道上提,气沉丹田等。在走架打手时,都要做到手不离肘,肘不离手,做到三直”“四顺”“六合”③处处中正平稳;在交手时都要以客为主,舍己从人。
孙式传统套路是97式,而孙式三十六手是114式④。从名称上说,约有43式是相同的。在流程上,二者也是大致相同的。
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97式
01、起势02、懒扎衣03、04、开合手05、单鞭06、提手上势07、白鹤亮翅08、09、开合手10、左搂膝拗步11、手挥琵琶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14、抱虎推山15、16开合手17、右搂膝拗步18、懒扎衣19、20、开合手21、单鞭22、肘底看捶23、左倒撵猴24、右倒撵猴25、手挥琵琶26、白鹤亮翅2728、开合手29、左搂膝拗步30手挥琵琶31、闪通背(三通背)32、懒扎衣33、34、开合手35、单鞭云手37、高探马38、右起脚39、左起脚40、转身踢脚41、践步打捶42翻身二起43、披身伏虎44、左踢脚45、右蹬脚46、上步搬拦捶47、如封似闭48、抱虎推山49、50、开合手51、搂膝拗步52、懒扎衣53、54、开合手55、斜单鞭56、野马分鬃57、懒扎衣58、59、开合手60、单鞭61、右通背掌62、玉女穿梭63、懒扎衣64、65、开合手66、单鞭67、云手68、云手下势69、更鸡独立70、倒猴71手挥琵琶(右式)72、白鹤亮翅73、74、开合手75、搂膝拗步76、手挥琵琶77三通背78、懒扎衣79、80、开合手81、单鞭82、云手83、高探马84、十字摆莲85、进步指裆捶86退步揽扎衣87、88开合手89、单鞭90、单鞭下势91、上步七星92、退步跨虎93、转角摆莲94、弯弓射虎95、双撞捶96阴阳合—97、收势
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套路
01、起势03、车轮手03、懒扎衣04、05、开合手06、单鞭07、提手上势08、鹞子钻林09、黑虎出洞10、双按掌(按万斤)11、双托掌(托千斤)12、白鹤亮翅13、抱虎推山1415、开合手16、左搂膝拗步17、手挥琵琶18、风轮手19、跟步搬拦捶20、如封似闭21、抱虎推山22、23、开合手24、单鞭25、肘底看捶26、左倒撵猴27、右倒撵猴28、左倒撵猴29、右倒撵猴30、搂膝物步31、手挥琵琶32海底针3、左式闪通臂34、右式闪通臂35、退步对捶36、双峰贯耳37、蹋步对捶38、揽扎衣39、40、开合手41、单鞭42、云43、高探马44、抱球45、46、开合手47、右蹬脚48、盘掌49、50、开合手51、左蹬脚52、进步栽捶53、撤身捶54、盘掌5、右踢脚56、坡身伏虎57、左踢脚58、盘掌59、60、开合手61、右踢脚62、盘掌63、64、开合手65、斜单鞭66、右式野马分鬓67、左式野马分鬃68右式野马分69、提膝分掌70、膝底搓臂71、懒扎衣72、73、开合手74、单鞭75、右式闪通臂76、左式玉女穿梭77、右式玉女穿梭78、左式玉女穿梭79、右式玉女穿梭80、盘掌81、82、开合手83、单鞭84、左云手85、云手下势86、右式更鸡独立87、左式更鸡独立88朝天蹬(一说无此式)89、倒撵猴90、手挥琵琶91、懒扎衣92、93、开合手94、单鞭95、右式云手96、左式云手97、高探马98、抱球99十字蹬腿100、进步指裆捶101、懒扎衣102、103、开合手104、单鞭105单鞭下势106、上步七星107、退步跨虎108、旋手转身109、托膝出掌110、弯弓射虎111、跟步双撞捶112双碰捶113、阴阳合一(十字手)114、收势(黑体字表示此式在传统套路中是没有的)
在具体架式上,二者都分低、中、高三种架式,且“手挥瑟琶”一式是基本相同的,不过单练该式时,“三十六手”要求能站桩半个小时,才算合格。
从时间上来说,演练一套的时间以不徐不疾的速度为准,孙式传统套路是七分钟,而孙式三十六手是七分多钟,二者时间大致相同。
三、两套套路的不同点
手型不同: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有卍字手,而孙式传统套路无卍字手。所谓卍字手,五个手指分别成平、直、横、环、钩形,像一个卍字。
掌型不同:传统套路的掌型是,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内凹程度较小。三十六手套路的掌型一般为竖掌,手掌与小手臂成90度,掌型为窝型掌:五指自然并拢,掌心内凹稍大,拇指内扣。
拳型不同:传统套路的拳型是,四指自然卷屈,拇指扣于食指第二节上,并且大拇指够中指第二节,使拳面略呈螺旋面(《太极拳全书〉第42页。而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不是略呈螺旋面,而是完全成一螺旋形。即拇指压住食指第节,而中指又压住拇指第一节,无名指和小指紧握,成一个完全封闭的体系。食指第二节明显突出,像一个锥子,打在对方身上,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毙命。这种拳型用于搬拦捶、栽捶、撇身捶等。还有一种拳型是:四指的第二节突出,拇指扣紧,这种拳型用于双撞捶、双碰捶。
在架式上,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套路中的“车轮手、鹞子钻林”、“黑虎出洞”、“双按掌(按万斤)、“双托掌(托千斤)”、“风轮手”、“退步对捶”、“双峰贯耳、跟步对捶”、“抱球”、“撇身捶”、“盘掌”、“提膝分掌、膝底搓臂”、“朝天蹬、双碰捶”等式,传统套路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