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涛 小舟
2004年9月,一个阳光有点毒辣的午后。
北京体育大学一座写满历史的教学楼前。(武术学院的办公楼正在修建)。
朱瑞琪教授、王涛和小舟。
朱瑞琪,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国际级武术裁判员。自幼学习南拳,上大学后又学了长拳、查拳、形意拳、太极拳等。1979年起,从事散手(散打)的教学、训练及科研工作,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和数名全国冠军。从1985年开始,一直参加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原国家体委武术处)组织的武术科学调研、技术研讨、规则修订等重要工作,撰写的教材有《中国武术散手教程》、《中国散手》等十余部。
朱瑞琪教授风风火火地从远处走来,王涛和小舟急忙迎过去,握手寒喧后,朱瑞琪教授一脸歉意地对小舟说:“真抱歉,刚开学事比较多,让你久等了。”然后三人先后走进办公楼,到办公室坐定。
一谈到散打,朱瑞琪教授顿时忘却了工作的疲劳,变得神采奕奕。
“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在继承武术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现代散打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技击、健身、娱乐表演和商业等功能。
“但由于我国散打运动普及程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人把散打误认为是拳击,或干脆认为是“打架’,因此更需要加强散打的普及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普及工作。”
说到这儿,朱教授叹了口气,“要想中国武术散打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必须走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
“中国武术散打培养人才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武术馆校,二是散打专业队,三是大学。为了使中国武术散打的商业价值更加突出,要用职业化定向化企业化的方式构建全新概念的武术培训基地,全方位地开发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及世界武术散打市场,形成一整套武术产业链,全方位拓展武术产业的巨大潜力。进行职业化发展,应参照、借鉴国内外职业竞技体育成功发展的经验、模式,吸取教训,有所创新。”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应是散打‘竞赛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散打要成为一个知名的“商品”,除了有精良的制作外,还要拥有精美的包装,使它更接近观众。包装分为两类,一种是文化包装,一种是艺术包装。文化包装相对于艺术包装,是范围更广的一层概念。艺术包装从属于文化包装的范畴,主要是通过现代舞台形式的灯光、音响、舞美、音乐,充分满足观众视觉、听觉的感官享受,增加画面的美感;而文化包装则是将带有明显标志的文化要素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有机地融合,通过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渲染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突出表现一种文化理念,来满足观众视、听感受和激发观众情绪,引起观众共鸣。因此,文化包装是较艺术包装更高一层的包装形式,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