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武术走出误区(一)

文/朱保荣

一说到武术,人们常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来形容,这确实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目前,中华武术有继承,有发展,但也面临着危机。为了便于称呼,我把中华武术分为两部分:一是官方武术,指国家武术机构、正规院校规定推广的内容;二是民间武术,指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拳种。官方武术是主流,主导着武术的发展方向经过不断努力,武术已经得到推广并走向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但国家整理的拳种有限,又规定得过死,制约了武术的全面发展。民间武术采用师徒相授、父子相传的传统方法继承传统武术,但传播范围有限,使有些拳种濒临灭亡,不要说发展,就是继承也成了问题。作为武术爱好者,我们多么希望武术走出误区,真正发扬光大。

一、武术不是武侠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不简单。不要说现在许多人被武侠片、动作片误导,给武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是研究武史的人也不一定能说清楚武术到底是什么。武侠片中的“武术”不能叫武术,有人称武侠片为成人童话,那么其中的“武术”就应该称为“神术”了;动作片中的武术”虽然有的比较真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艺术处理,客观上把人们对武术的认识也引进了误区。当年李小龙的功夫片和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确实推动了武术的传播,但是要想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武术仅依靠影视作品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武术的定义有很多种,我援引一二,以便阐述我个人的观点: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

武术是一种以踢、打、掉、拿、绊、跌等技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郑勤、田云清《神奇的武术》)

1988年12月,国家体委武术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把武术定义为“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通过这些定义不难发现,武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于技击格斗,功法、套路、技击三位一体。民间武术还保持着这种传统特性,而官方武术则由于比赛的需要,三种形式被分开了,致使有人练套路没有攻防意识,不懂应用;有人练散打不练套路,认为套路不实用;更多的人练武不练功。这里的“功”不仅指基本功,最重要的是内外兼修的功力。另外一点就是武术文化,武术与军事、医学、宗教、哲学、力学等众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但是有些人重武轻文,这都不利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

二、套路的动作越来越漂亮

套路的动作越来越漂亮不是错,因为武术本来就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漂亮不是它的本质,武术的本质在于它具有攻防意义,如果失去了攻防价值,那就成了体操、舞蹈。大部分传统套路保持了武术原有的特色,而现在创编的套路就各取所需了。以表演、比赛为目的的套路增加了高难度的动作,以健身为目的的套路为了便于推广就进行了简化,甚至有人为了“独树一帜”而东拼西凑,有一部分内容已经脱离了武术的范畴。就拿太极拳来说,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只知道太极拳的健身价值,而对太极拳的技击价值知之甚少,就连一些太极拳冠军也不知道太极拳中所讲的劲意。当然健身没有错误,但武术的精髓不能丢。无论是为了比赛,还是为了健身,都不要忽视武术套路的本质。

再有,在很多人眼里,武术套路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有人练了几十年的套路,却不敌街头地痞流氓。其实套路能不能用,不在于套路本身,而在于学和用的方法上。一般来讲,套路中的动作都具有攻防意义,所以学时要明确攻防意义,练时要一招一式反复练习攻防变化,用的时候既不能按套路一招接一招的打,也不能按要求刻意追求动作的规范、标准,要灵活变化。也就是说套路与技击本身就是一体的,不应该分割开,练套路就要活学活用。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