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许庚 陈小华 彭四平
采用阻挡、拍击、格挡、躲闪等防守技术,迫使对方进攻无效,这是对付攻击的重要途径。单靠防守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提高抗击打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体力,防止伤害,反击取胜。抗击打能力是指身体形态和体能上能够适应激烈的实战对抗,它的意义在于加强防守动作的力度,提高防守动作的有效性;防止同对方的连续攻击,而造成自己体力上的消耗;防止身体薄弱部位的损伤从而失去攻击的机会。抗击打能力和防守技术虽有密切联系,但两者有明显区别。抗击打能力从加强体格和体能着手,来对付对方攻击;防守技术则从技巧上着手,来对付对方攻击。在一般情况下,受训者重视技术上的提高,而忽视体格和体能上的适应,这种偏向是应当纠正的。
一、抗击打能力的几种表现形式
抗击打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防守动作力度,提高防守技术效能;二是通过锻炼,改善肌肉、韧带、关节的形态与机能,提高它们对攻击的承受力,发挥它们对攻击的缓冲作用,减少对方攻击的威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对方攻击而且对自己造成的损害;三是平时加强颈部、腕关节、踝关节、头部、胸部、腹部等薄弱部位的锻炼,加强这些部位肌肉、韧带、关节的力量与柔韧性,防止在攻击和被击时,因打击力量过大而造成损伤;四是通过锻炼,推迟疲劳的产生,或是在受到对方连续攻击的条件下,即使自己的体力受到消耗,还能具有顽强的对抗能力。
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
例如:拳击运动员需要发展上肢力量,在静力性和动力性的两种力量之中,拳击运动员更需要的是动力性力量。击拳时,在击到对方身体某一部位之前,上肢肌肉处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采用的是主动性的收缩。发挥这种主动出击的力量练习要采用轻负荷、快速度的手段。但是,防守时上肢肌肉处于对抗对手击拳的条件下,采用的是克制性收缩。进行这种力量的练习就必须人为的创造外力的条件,使受训者提高克制外力的力量,以提高防守的力度和效能。怎样在练习过程中创造克制外力的条件呢?有人以为可采用哑铃和杠铃练习,但还是少采用为好。因为用固定负荷的方法容易使肌肉练僵而不灵活。最好的办法是克服对手的攻击力量或克服同伴以及自身的体重,运用这种办法是最佳的选择。改善肌肉、韧带、关节的形态与机能,提高对攻击的承受力
实战中既要力争让对方打不着,又使自己做到不怕打。不怕打有两种情况,其一是防守成功,自己的手、臂、肩、脚、腿、臀等部位受击,为了使身体平衡不致被破坏,这须要有足够的力量与对手抗衡;其二是防守失败,自己的头、胸、腹、肋、裆部等部位受击,由于发挥了肌体的缓冲作用而减少了对方的攻击威力,使自己的损害降低到最小限度。一般说来,肌体完全放松时,受到攻击其损害最大。当受击的瞬间,迅速憋气,固定头部、胸廓腹腔,同时使有关肌肉、特别是受击部位的肌肉适度紧张,此时受击的缓冲作用最佳。但是,要提高缓冲作用除了上述技术因素外,更要注意改善肌肉、韧带、关节的形态与能,以提高对攻击的承受力。采用力量练习对提高这种承受力有巨大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多采用实战练习,在与对手的直接对抗中提高抗击能力,同时还要采用以克服同伴或自身体重的多种方法,提高肌肉,韧带、关节克制性力量的水准。
三、加强薄弱部位的防守
在主动出击或防守时,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头部、手指与腕关节、踝关节、胸腹部等等。虽然腕关节、踝关节灵活,但受到外力的冲击时极容易受伤,应当特别加强训练与保护。这些薄弱部位受到伤害,直接影响到攻防技术的发挥。此时机体平衡受到破坏,抗击打能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加强薄弱部位的力量练习既是防止伤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抗击打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训练目标
第一,发展全身各部分肌肉力量,以利实战时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受击时肌体的缓冲能力。
第二,加强颈部、腕关节、踝关节的力量,以防止薄弱部位的伤害。
第三,加强胸大肌、背阔肌、腹直肌、肋间肌等的力量,以有利在受击时固定胸廓与腹腔,提高攻击的承受力。
五、训练方法
第一,跳绳练习。跳绳提高全身的协调能力,特别是踝关节的支撑力和灵活性,为快速的移动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步法练习。再好的技术没有步法做基础,一切都是被动挨打。
第三,冲刺跑、变速跑。
第四,加强各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第五、防守动作练习。如格挡、拍击、抄抱、闪躲等。
第六、拍打训练。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拍打,提高其抗击打的能力。如用木板对小臂、腹部、背部、大腿等部位的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