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易筋洗髓理法精解(上)(一)

凌召

易筋和洗髓功夫,是内固精神气魂魄,外强形体的至尊秘法,不但是修行家们的主要经典,同时也是倍受武林人士们推崇的两套武学秘法。世面流传有专门性的《易筋经》和〈洗髓经〉著述,形成各俱特色理论的专门修习功法并且是收藏者均将之视作枕中秘宝从不轻易示之于人。然而,众所周知的形意拳术中,虽没有单列什么“易筋”、“洗髓的功法,却于拳架的训练中就包含着“易筋洗髓”的功能,即拳就是功,功也是拳的一门与众不同的拳学。历代的形意拳练习者都知道“易筋、洗髓”这一名词,而历代的形拳拳著述中并未详细言明易筋、洗髓究竟是怎样的内容,有其方法,而无其理论之究竟;有练了一辈子形意拳者,虽然已完成和收效“易筋洗髓”之功能,但是要他讲解什么是易筋洗髓?以及为什么要易筋洗髓时,或许他自己也弄不明白其详细理论;即使是专门修炼〈易筋经入《洗髓经〉的部分人中,对其理法根系也是人云亦云而已。

笔者早些年也为其所迷,为探究理,查阅历代武学典籍,形意拳著述,从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形意拳的拳架练法上进行探索试验领悟,集十数年之努力,方将这一理法弄得明白。为正讹传,今将敝人的认识观点作一详述,权供形意拳爱好者和易筋洗髓功法爱好者参考研习。本文或许有所遗漏及偏颇之处,诚望贤明圣哲加以斧正之。

所谓易筋功夫的筋,是联结肌肉,骨和关节的一种坚韧刚劲的组织,为大筋、小筋、筋膜的统称。附于骨节者为筋,筋之较粗大者为大筋,较细小者为小筋,包于肌健外者称为筋膜。筋的生理功能是连结骨节和协助运动,筋附于骨而聚于关节,筋连结骨节肌肉,不仅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而且还有保护和辅助肌肉活动的作用。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的,筋附着于骨节间,起到了骨连结的作用,维持着肢体关节的屈伸转侧,运动自如。肢体关节的运动,除肌肉的舒缩外,筋在肌肉骨节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很重要的。故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痿论》),“机关纵缓,筋脉不收,故四肢不用也”(《圣济总录诸风门》)

筋,由于几乎是沿着十二经脉的路线行走,所以被称为“十二经筋”,名称也与十二经脉相同。其接续的部位也与十二经脉大体相似。但是,十二经脉有顺逆之不同,而经筋走向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在踝、胭、膝、臀、腕、肘、腋、髀、颈结聚,终结于头面等处,沿行于体表,不入内脏,而与他经相结。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和了解十二经筋的循行。

1、手太阴之筋:手太阴经筋,起始于大拇指之上,沿大指上行,结于鱼际,行寸口外侧,上行沿前臂,结于肘中,向上经过上臂内侧,进腋下,出缺盒部,结于肩鹘前方,其上方结于缺盆,自腋下行的从下方结于胸里,散布于膈,与手厥阴之筋在膈下会合,结于季胁处。

2、阳明之筋:手阳明经筋,起始于第二手指桡侧端,结于腕背部上,向上沿前臂,结于肘外侧,上经上臂外侧,结于肩部。分出支经绕肩胛、夹脊,直行的经筋从肩上走颈,分支走向面颊,结于鼻旁颧部;直上行的走手太阳经筋之前,上左侧额角者,结络于头部,向下至右侧下颔。

3、足阳明之筋;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胫骨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又向上沿胁部,属于脊。其直行者,上沿胫骨,而结于膝,分支之筋,结于外辅骨部,与足少阳经筋相合。其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面,而会聚于阴器,再向上分布到腹部,至缺盆处结集,再向上至颈,夹口两旁,合于鼻旁颧部,相继下结于鼻,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散络于目上,为目上纲;阳明经筋散络目下,为目下纲。另一分支之筋,从面颊而结于耳前部。

4、足太阴之筋;足太阴经筋,起始于大趾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直行向上结于膝内辅骨(胫骨内髁部),向上沿着大腿内侧,结于股前,会聚于阴器部,向上到腹部,结于脐,沿着腹内,结于肋骨,散于胸中,其内的经筋则附着于脊旁。

5、手少阴之筋:手少阴经筋,起于小指内侧,结于腕后豆骨处,向上结于肘内侧,上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循行于乳的内侧,而结于胸部,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

6、手太阳之筋:手太阳经筋,起始于小指之上,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内侧,结于肱骨内上踝后,进入后,结于腋下。其分支走肘后侧,向上绕肩胛部,沿颈旁出走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部,分支进入耳中,直行的出于耳上,向下结于颔,上方的连属于眼外角。

7、足太阳之筋:足太阳经筋,起始于足小趾,上行结于踝,斜上结于膝下方沿外侧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胆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上向胆内侧,与胭部一支并行上结于臀部,向上挟脊旁,上后颈;分支入结于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向头项,由头的前方下行到颜面,结于鼻部,分支形成目上纲”,下边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后外侧,结于肩髑部位,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上方结于耳后乳突(完骨),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来,斜上结于鼻旁部

8、足少阴之筋:足少阴经筋,起始于小趾之下,入足心部,同足太阴经筋,斜走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上行,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膂(脊旁肌肉)里夹脊,上后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筋会合。

9、手厥阴之筋:手厥阴经筋,起始于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部内侧,上经上臂的内侧,结于腋下分支进入腋内,散布于胸中,结于膈部。

10、手少阳之筋:手少阳经筋,起始于无名指端,结于腕背,走向臂外侧,结于肘尖部,向上绕行上臂外侧,上循肩部,走到颈部会合于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颌角部进入,联系舌根,一支上下颌处沿耳前,属目外眦,上达颞部,结于额角。

11、足少阳之筋:足少阳经筋,起于第四趾,上结外踝,再向上沿胫外侧结于膝外侧,其分支另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面结于伏兔(股四头肌部),后面的结于骶部,其直行的,经侧腹季胁,上走腋前方,联系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其直行的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走向足太阳经筋的前方,沿耳后绕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方结于鼻旁,分支结于外眦,为眼的外维。

12、足厥阴之筋:足厥阴经筋,起始于足大趾的上边,向上结于内踝前方,向上沿胫骨内侧,结于胫骨内踝之下,再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器部位而与诸筋相联络。

十二经筋的所行部位,虽与十二经脉大致相同,但作用各异。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循环灌注,出入脏腑肢体;而十二经筋则连缀百骸,维络周身。由于“肝主筋,其华在爪””,“诸筋者皆属于节”,故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臂骨辅骨,结于肘腕膝胭,连于肌肉,上至颈项,终于头面。

筋有刚柔,手足向背直行而附着于骨之筋都坚硬而大,胸腹头面之别横行之筋柔软而细。手足三阳行于外侧,其筋多刚;手足三阴行于内侧,其筋多柔。足之三阴及阳明之筋结聚于阴器,故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

十二经筋大部分都结于关节部,相互间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规律是:手三阳之筋结于头部,手三阴之筋结于贲(胸)部,足阴之筋结于阴器,足三阳之筋结于颧部。前阴部是宗筋之所聚,足三阴与足阳明之筋都在该处相结。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