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德
虛无篇
【原文】
虚无者,老释同传之物也。虚者何?虛心也。心虚故神清,神清故性慧。大超脱大解悟从此生也。无者何?无我也。无我故无人,无人故无欲。大清静大欢喜从此得也。今汝两门人,不明虚无,只探实有。“实有二字,其名亦佳。究竟③,入迷者如谷之数④,日求实而谈金石,无一得也;日求有而参禅偈,生六尘也。无量恒河沙⑥,谁是第一波罗密哉?吾悯尔等愚,吾开尔等智。观心虚而至性慧,知虚之能取实也;观无我而至无欲,知无之能包有也。孔子“毋我颜子“斋心”,虽儒家尚如是也,况尔等乎!
【注释
①老释:老,即老子;释,即释迦牟尼。这里虽专指此两位大圣人、大觉者,同时亦代指道佛两家
②今汝两门人:言即“今天你们道佛两个门派的人”。从此一语也使我们看到,张三丰先生是不落宗教、不执宗派的道家人物
③究竟:这里为实用词,义即追根到底。
④入迷者如谷之数:句中“谷指粟谷。句义为“不明白道理的道佛家修道者就像仓里的粟谷那么多,数也数不清”。
⑤六尘:本为佛教术语,谓“色、声、香、味、触、法”六境,认为此六境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紧密相连,污染清静之心,故谓之垢尘。
⑥无量恒河沙:佛教用语。恒河,本指南亚一条有名的大河。句义为:“当今世上修道的人数之多,简直就像恒河的沙粒那样多得无法计算
⑦波罗蜜:梵文“波罗蜜多”之简称,义为“度”,即“到达彼岸”。按道家修炼的说法就是“修成正果”的意思。
【文译】
虚无”,这一修道的内涵与要领,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和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佛家,都一直强调和传承的修道根本原则。“虚”,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虚心。能空虚,才能造就神清;神能清纯,就可达到性的明慧。所以说,一切的大超脱行为、大解悟证境,都是从“虚心”起步,从“虚心”而得。“无”,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无我。没有了私我的执著,也就没有了对他人他事的执著。没有了对他人他事的执著,也就没有了私欲杂念。一切的大清净证境、大欢喜果报,也都是从“无我”起步,从“无我”而得。那么今天再来看看你们道佛二家修道的人,可以讲,大都是不明白“虚无”是怎么一回事,做功夫时只在意肉体上实实在在有反应的所谓感受和功效的那种实有”。其实说到“实有”这两个字,古人取名也深富妙意的(孔德按:因虚而成实,因无而生有,故成实有。所以,“实有”的获得是有先决条件的)。然而我们今天来寻究到底的实况时,却发现道佛二门修道者不明白修道内涵,就像那粮仓里的粟谷多得没法计算。从道门的情况看,每天执著于“实”者,都在务弄金丹烧炼之事,最终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从佛门的情况看,每天执著于有”者,都在执著敬佛念经之事,到头来他们眼仍观于色,耳仍闻于声鼻仍嗅于香,舌仍品于味,身仍感于触,意仍生于法,欲念仍旧不得清除。
当今世上修道人多得如同恒河之沙不可胜数,谁能够成为最早悟道得道修成正果的人啊!我实在可怜你们这些执迷不悟的人,所以我的文章也就是为了开启你们的智慧,而让你们摆脱愚迷。由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心境的空虚才能达到性体的明慧。因而,心虚是因,性慧是果;只有先虚,才能取实。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不执著于私我,才能达到无思无欲。因而可知,看似我们选取的是无,却能于其中包含着生命所具备的有。孔子的修养实践强调与体现是“毋我”,亦即忘我无我;颜子修养实践强调与体现的是“斋心”,亦即清心静坐。他们追求的也都是“虚无。可以看到,直接跟现实生活打交道的儒家尚且如此重视“虚无”的修养,何况你们所谓超脱凡世的道佛门中之人岂能例外呢!
【孔德按】
虚无者,虚其心,无其我。此中奥妙对于丹道修炼不可估量,不可尽言。为什么心虚能神清,神清故性慧?这可以借助宇宙现象来领会。在宇宙中,虚就是空。但虚态的空是包含一切实的存在的空,而不是死寂顽空。宇宙正因为有了这种虚空,才生就了宇宙的一切。宇宙能生万物,表明宇宙也有心。宇宙的心叫作天心、道心。宇宙这种天心道心,是由虚空境界所涵养的,它本身并无“宇宙”的执著,所以信息(神)是完善有序的。完善有序的宇宙信息(神)使得宇宙自然的本性显现出十分的机敏聪慧—它使宇宙自然发生如此丰富复杂的演化;它使自然万物相互间如此的互根互依和谐相处;它使宇宙自然如此的永恒不灭。
人是宇宙的一分子,也称为一个小宇宙。小宇宙与大宇宙彼此之间一理相通。人能把宇宙自然生成演化之理,用在自己的修道实践之上,就会获大宇宙同等的效应。人之所以不能者,往往就在不能虚空其心,不能放下自我,因而被个体自私角色所禁锢,故而难逃生灭轮回。果能虚心无我,小宇宙即合同于大宇宙,自然成就波罗蜜。
养生篇
【原文】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欲得其生,须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轻生。杀身成仁,见危授命,非轻生也。平日保其生,至此用其生,乃不同乎虚生,乃虽死而犹生。忠臣义士,烈女贞媛,惟重生者能之也。若夫生值太平,躬逢盛世,或贵或贱全孝全忠,为国家耆英,为世间人瑞。则生生者不可不知养生也。养生之论与修真不同,修真可以逃劫数,道也;养生可以延年命,术也。然养生而不明古今天人之理,亦终无集验之方。
上古之民,浑朴为风,寡虑寡思,寡言寡笑,寡视寡听,粗衣粝食,不识不知,故能保全其真,以永眉寿。近今之民,多虑多思,多言多笑,多视多听,丰衣厚食,荡心荡神,故尝戕“伐其性,以至天亡。
天道之泰,在乎能复。日昃”又中,月缺又圆,雨漏又睛,雷鸣又蛰故能留不敝之神,以绵天运于常新。人道之否,在乎多剥。精任其泄,气任其亏,神运不停,形神不守,故难回已惫之身,聊居人世于朝暮。然则养生者,药食为后,保护为先,学天道可也,学古人可也。
【注释】
①授:同“受”。
②媛:本指美女,此泛指妇人。
③者英:者,音“其”,有年岁大资格老的意思。英,指出类拔萃之英杰。宋时,文颜博留守西都洛阳,集年老的士大夫十一人,经常聚会作乐,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
④人瑞:人中之瑞,指人类之中最长寿且最健康者。人有人瑞,物有物瑞。例如千年何首乌、千年人参,即为物中之瑞。
⑤粝:音“厉”,指粗米
⑥戕:音“呛”,指杀害。
⑦昃:音“哲”,指太阳落山。
⑧敝:音“闭”,指损、坏。
⑨聊:这里指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