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金丹大道揭秘(三)(中)

所谓“极化”,原意是说“无极化,即由“太极”而“无极”,即后天返先天的意思。复命而成为命宝的一部分,这命宝即是“先天一气”,已是无极。然而这个无极化的过程,是经阴阳交媾的,“天之道”在天为阳,“人之道”在地为阴,但是两者和合是经过一次突变之后,才成为和气。然而人们无法得知这阴阳交合突变的细节,故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在现代量子力学中叫做“测不准原理”,其说曰:“人类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在某一时刻量子的全部性状”。原因是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老子说它变幻所占时间非常短,只不过惚恍之间而已。是以任何现代科学传感仪的灵敏度都追赶不上“道”的变幻速度,人类无法得知其变幻细节。用现代科学语言言之:其变幻速度是光速,甚至超光速。即俗所谓意到功到是同步不占时间的,是以“道”是超时空的。唯心派抓住这一点,说老子思想是唯心主义,其实老子思想完全符合科学道理的。老子说道是先天地生的,在宇宙诞生之前,就有了它,而那时尚无宇宙空间,因为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也不存在时间,故“道”是超时空的,是顺理成章的。

对于这个“道”超时空变幻区域,邵康节把它名之曰惚恍朦胧区,是“长忌诸公问极玄”的。现在有些唯心派居然能知其极玄,解释说它是“阴阳二气相交会形成一种和谐状态”(陈鼓应《老子注释和评价》),是一种纯粹的唯心的臆想,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这“天之道”和“人之道”交汇而极化成人的和气之后,即聚汇于玄关一窍。此玄牝一窍即是张伯端《金丹四百字》说它“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乾者天也,即“天之道”;坤者地也,即“人之道”,两者和合而成为和气,而贮存于此玄牝一窍。

五、还丹

陈致虚《金丹大要·上药篇》云:“精气神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成丹。何谓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恰神宁形,养形炼精,炼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此即所谓三元合一而还丹。

老子《道德经》中没有精气神元合一而还丹的论述,只涉及“天之道”即“先天一气”和“人之道”即人的元气,《黄帝内经》叫做真气。“天之道”在天为阳,即俗谓之纯阳正气;“人之道”在地为阴,即俗谓之纯阴正气。

老子说:“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无不克。”(五十九章)

服”者“食”也。食什么?老子说:“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此“母者即“可以为天下母”的“母”,即是先天地生”的“道”。所谓早服,是指早早辟谷食气。意谓汲取“天之道经“归根复命而常存”,是谓“早服谓之重积德”。重者谓重复多次,德者据《史记·乐书第二》司马逸云:“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由于重积德”,如是自身的元气越积越多。故老子说:由于重积德而使自己的元气越积越多。故老子说:由于重积德而使自己的元气积蓄得相当充裕了,当此之时,那么还丹的困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了,是谓“重积德无不克”。此即俗谓“还丹是水到渠成的事,是不能刻意强求的,切记不可执着追求的。故陈冲素《规中指南》云:“有心守之,终莫有之。无心求之,终见其无。一旦功行圆满,自然会有玄牝一窍的显现,圣婴降世露面的一天。张伯端则说:“恍惚之中寻有象,查冥之内觅真精。有无由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悟真篇》)。

为什么会凝丹呢?老子在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因为金丹是由“道”的粒子凝聚而成的,也就是说它是“道”化生的;一是谓之“道生之”。丹士汲取了“不召而自来”的“天之道”,经“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后,才能“归根复命而常存,蓄而得之。然而并非凡人都能得而蓄之的,你必须有与人为善的德行,那么你的内气才是纯阴正气,才能与纯阳正气和合,才能得而蓄之。否则有人若尽做一些缺德的坏事,那么他的内气不是纯阴正气,而是浊阴怪气,是不能与纯阳正气和合的,就不能得而蓄之。当坎离交媾水火相济中,老子见到了“其中有物的“物”的形象,意谓你若积蓄的“道充裕了,你就自然会见到还丹的玄览景观:“其中有物”的“物”的形象。势成之,是说“天之道”为什么会不召而自来而使你的还丹成功呢?老子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量子场,是场势能促使“天之道”按“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规律自动输送而来的。此即十章所谓:“明白四达”。此即“势成之”的意思。

所有上述四种促成凝丹的特性,都是在“莫之命而尚自然”的功态下,自然而然出现的自然现象。

老子在理法总结中,虽然规定“绝巧弃利”是“上义为之而有以为”的功法,然而在《道德经》中对凝丹前的有为功法,并没有作具体的记述,可能是一种当年普遍流行的功法;故老子只提出避免出偏的注意事项。况且老子主张无为,以无为功法练功不会出偏。故老子在论及修道理法时多为“莫之令而尚自然”的。其所以认同绝巧”功法,是由于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因为世人多行有为之法,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老子在十章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阎,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章经文老子阐述的是练功理法,传统的儒家释解,都是唯心派的释,我今逐句直指理法,揭出老子的底蕴。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营者营血,魄者体魄。载此血肉之躯者,乃是抱的丹士。老子说:“道常无名”,“无名之朴”,意谓道常常是无名的,这个无名的东西又叫做“朴”。又说“道”是“有物淮成”的,它“混而为了。可见“道即一,一即道。可见“抱一”也就是“抱朴”。故“载营魄抱一是说“丹士抱朴”,即说丹土修道已到了“见素抱朴”的“无为阶段,已是炼神还虚的道者了。

能无离乎”,意谓你能否保此“一”不至于离去呢?此时丹士所抱的“一”,或曰“朴”,已是命宝金丹;如果丹士执意追求,有盈满未已之心,而“不知常,妄作”,则也会得而复失。是以老子说“能无离乎”?

专气至柔,能婴儿乎?”

“婴儿”一词,不是俗家释谓“赤子”,老子的本意是指圣胎婴儿,即命宝金丹的代词。因为还丹之初,能见到自我命宝中有一形貌与自我完全相同的婴儿形象。故“专气至柔,能婴儿乎?”的意思是说:“你能把专气(指内气)炼得至柔了,果然是好事,可是你能否让它凝成圣胎婴儿。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