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之燕青、曹正、黄信等人,孔亮谈不上有功夫,书里写道:“那大汉(孔亮)见武松长壮,那里敢轻敌,便做个门户等着他。武行者抢入去,接住那汉手…就手一扯,批入怀来,只拨,拨将去,恰似放翻小孩儿的一般”。看明了吗,简直像大人打小孩。
如果有人说,不是孔亮不行,是武松的功夫太高了,那我问你,曹正碰上的杨志,功夫就不高啦?杨志和武松是同属一个档次的高手,怎么人家曹正能跟杨志打“三二十合”,孔亮在武松面前就“恰似小孩”了?还是孔亮一点功夫也没有。
徒弟丢人现眼,等于打师父的脸,身为武林人的施耐庵心里明镜似的,比谁都明白。偏施耐庵憋着坏,在孔亮挨揍之前故意赋诗首,赞美孔亮“相貌堂堂强壮士,未侵女色少年郎”,让人感觉他跟武松该有打——高捧重摔啊!
孔亮在挨揍的一刹那,恐怕会像当初史进败给王进那样,醒悟自己拜错了师父,功夫算白练了。叫孔亮为难的是,他没法学史进—弃宋江改投武松,那明摆着是栽宋江。何况,就算孔亮不给宋江留面子,武松肯为了你得罪宋江吗?让宋老大心里不痛快,可不是件好事。
孔明功夫见长
练武术而难以应用,是件痛苦的事。几个月前,一位家在沧州的小伙子给我写来一封信,小伙子说他“跟随孟村八极拳师ⅹ××先生习练传统八极拳……习练多年,收效甚微”。小伙子心情非常郁闷,他在信里反复问我:“练习多年不能实战运用是为什么?该如何练?”
我在回信中告诉小伙子,多进行对抗训练。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涉及到我下面要谈的一个人—孔亮之兄孔明。在第三十二回孔明出场时,施耐庵不曾交代他的功夫如何,不过,孔明和其弟孔亮都是宋江一手点拨的,又能强到哪儿去!
幸运的是,孔明后来练出来了。那是在第五十七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之前,与宋江分手多年的孔明在青州城外遭遇围剿梁山失败的呼延灼,书里说“当时孔明便挺枪出马,直取呼延灼”。呼延灼乃《水浒传》里的流高手,林冲、鲁智深跟他斗五十个回合尚未分胜负,孔明跟人家打,等于是豆腐给刀送过去吧。孔明偏就打了,直“斗到二十余合”后才落下风。施耐庵是不是写错了?
不是。施耐庵不但没写错,他还为孔明的这第二次登场特意做了铺垫,此人物即是李忠。施耐庵在孔明迎战呼延灼的几个小时之前,先安排李忠跟呼延灼斗了一场,李忠在呼延灼的铁鞭下,“斗了十合之上,见不是头,拨开军器便走”。看明了吗,李忠整整比孔明少打了十个回合。这就怪了,连宋江都比不了李忠,身为宋江之徒的孔明,怎么会突然功夫高过李忠?
不错,施耐庵是在跟读者兜圈子。以孔明当年的身手,他别说跟呼延灼打二十几个回合,一两个照面,他就得做鞭下鬼。但第五十七回的孔明不是以前的孔明了,与宋江分手后,孔明、孔亮占据白虎山当了强盗,纯属提着脑袋混吃喝,得三天两头跟人玩命。武林有谚“久练不如惯打”,市井殴斗已让人长本事,残酷的生死搏杀更能提高实战能力。孔明虽没学到实战武功,却知道什么功夫是没用的。有了这前提,再结合实战,他完全可以琢磨出有价值的打法。何况,白虎山上的孔明,说不定得到了某位高人的指点。
不管孔明是得了高人的指点还是在实战中自学成才,反正他练成了。施耐庵也是这么认为的,老施在孔明出战呼延灼前赋诗一首,其中两句说“白虎山中间气生,学成武艺敢相争”。看,孔明是在白虎山“学成的武艺—施耐庵又旁敲侧击地刺了宋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