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实用谚语精选(五)内外兼修篇

张大为  钟海明

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

这条谚语是对武术八法的注释。它将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分成内外两部分,以便习练者领会法则的重点所在。而内功外功都是相辅相成的,相得益彰的。

手有搏转之能,眼有监察之精,脚有送行之便,身法则是对手、眼、脚、步的综合运用。身法以腰为主宰。腰一动,上可带肩、肘、腕、手、指,下可带胯、膝、腿、踝、脚。俗话说:“没手没眼不成拳,没有身法难近前,步法不活已自乱,腿脚不精莫争先。”可见“手眼身法前”是习武之要领。

精神、气息、力量和功夫虽属内在功夫,却是要在不断地“外练”中得到体现。精神委顿、气息短促、劲力不足的人,在练拳的时候,必是掌无力、眼无神、身不灵、步不稳。反之,练拳不讲究手眼身法步,所谓外形不合规矩,那么精神、气息、力量、功夫也难以练成。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这条谚语是讲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一。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体表面各部的动作,也即指“形”;精神气力功指内,即指精神、气质、意识的体现及人体内脏器官的锻炼,也即是“神内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体表部位的形体动作受大脑思维活动支配,并受内脏各部器官的影响。只有使人体内脏器官的活动协调统一,才能使外部形体动作灵活自如。也只有使外部形体动作规范化,才有利于内在因素的协调统一。内与外,形与神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反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例如拳经讲“内五行与外五行的配合”外五行指五手五脚,五手即崩、转、钻、带、拿;五脚即圈、点、插、摆、踢。内五行指心、肝、脾、肺、肾。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崩拳、踢腿属木,气发于肝,骨稍用力则肝脏舒,故崩拳踢腿可以养肝。拿法、插腿属金,气发于肺,筋稍用力则肺脏宣,故拿法插腿可以养肺。带手、摆腿属火,气发于心,必用血稍之力,这两个动作能养心血,转手、圈腿属土,气发于脾,这两个动作要运动周身全体,故转手、圈腿可以养脾。钻手、点脚属水,气发于肾,肉稍用力则肾气肉,故钻手点脚可以补肾。肝气盛,力必猛;心血足,脑力坚;肺气满,气必充;肾水足,精神旺;脾脏盈,身体必健。这种说法与中医气功养生学说是极其相似的。所以,练武一定要注意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武术运动的优越之处,在于内外兼修。不论内家外家,不论武当少林,不论南拳北腿,不论门派流派,拳理纵然众说纷纭,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武术对于“气”的解释有多种,这里所讲的“气”乃是指人的元气,也就是人的生命力。通过武术锻炼,增强肌体的活力,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人们就会精神健旺,不生杂病,益寿延年。

“筋骨皮”指的是人的形体。通过武术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魄,使肌肉发达,骨骼坚实,韧带柔软,皮肤健康,使人有一副健美的体态。

这条谚语既描述了武术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同时也总结了武术运动的作用。

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

这条谚语,乍看似与“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相同,其实是有差别的。这条谚语是从武术的六合真义着眼的。

这里所讲的六合真义,是指内三合、外三合。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拳理往往与医理有相通之处。六合之论便与中医理论相关。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失天之精源于肾,后天之精生于脾,二者均藏于肾,总称肾精。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人体生存时,“精”不断化为“气”,流通全身,使人体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气”充则“神”聚,精神饱满,思维敏捷,意识清楚。“气”是“精”与“神”的枢纽。反之,“神”能聚“气”,“气”又能生“精”。精气神如此不断转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可以延年益寿。所以谚语提出要“内练精气神”。

外三合指手眼身三者的统一。武术动作是用手眼身完成的。手眼身的锻炼是精气神锻炼之“形”,之“表”。六合真义便是指由外三合之表而及内三合之里,由外三合之形及内三合之神。反之,内三合之神必由外三合之形表现出来。所以,“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二者不可偏废其一。

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

这里讲的六合,与上条谚语的含义不同。这里所讲的六合,是外六合,内六合。合,在这里指协调。

外六合指,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习练之时,手一伸,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脚一进,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脚。这便是发力的顺序。六合还要上下相配,即手足齐、肘膝对、肩胯正、背腰活。无论是从演练还是从技击方面来说,外六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

内六合指,脑与心合,心与意合,意

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筋合,筋与血合。前辈拳师认为脑心为主,气为元帅力为将士,筋能生唾液,血能养元气。脑心合动,谓之意。以意导气,气行于表,见者为力。这可以理解为脑子可以产生意识,意识可以导引气的流通,气可以促使劲力的顺达,力可以使筋骨坚强,筋骨坚强便使身体的物质(血)充足。它反映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样一个规律。只是古人以为心具备思考的官能。这种认识不是科学的。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