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振远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这个说法可以说全国人都赞同。散打是武术的精华,也是武术特有的生存根本,二者定义是所有习武之人没有异议的。但现实却让很多人特别是武术练习者和爱好者摇头不赞,大有失望之感。其根源是散打失去了几千年传统的比赛方式,套用了现代的洋规。
一、目前的散打比赛分三局两胜、五局三胜或局数更多,每局为三分钟、两分钟不同。就局数和时间来讲,不知制定者是根据何种科学理论而定此规,在二十年的试行中没有科学而言,相反是与科学健身及武术散打本身的科学性有抵触的。
就局数来讲,放在别的体育项目中对健身和观赏是有益的。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但这些项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规则也不是中国人制定的。这些顶目的特点是健身与观赏,所以用局数见胜负是有一定益处的。但中国的散打就不同与此,散打中的技巧是武术的精华,这种精华经几千年的实践而总结流传于现代。从历史的书籍可以看到,格斗和战争是不分局数的,无论是关公一合斩华雄,还是张飞大战马超八百合,其结果都是从相触到胜利。能说明这一点的尤为日本的相扑比赛。从历史讲,日本的相扑是从中国传去的,直到现在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方式,而且在日本非常盛行,也特别受日本官方和人民的重视,并成为日本的重要文化之一,相扑的盛行其中有不受外国规则之因素。
中国散打采用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实为利少弊多。其一是对武术精华做不到保密,武术的精华就是能击败对方的各种技巧,每招技巧都是在无数次战争实践中获得的,这种技巧就是武术的生存秘诀。假如多次应用和展现也就不为秘密。用一个例子讲,如果所有的国家都能到太空,那我国的神洲五号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其二是伤害,在多年不同层次的比赛中,从第一局比赛看,不论是观赏还是技艺,都能使观者认可,特别是双方都无伤害,但到二局或第三局就不同了,而是双方喘气不暇,行如醉汉,更可悲的是伤痕随见,惨不忍睹,更让人不悦的是中外对抗赛到四、五局时,国人体质明显下降,根本体现不出中国武术国粹之精华,致使武术练习者、爱好者、关心者愁容不解,心中郁,追溯根源仍是洋规所致。
二、目前的散打比赛有许多限制击打部位,制定禁击部位可能是为保护运动员的安全。但根据多年的实践观察,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因为散打的过程是攻与防的结果。巧妙的攻和巧妙的防是武术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知识,更快、更高、更强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在多年的比赛中看到的另一种现象是一些教练和队员专注于规则的空隙,如规则制定的禁打部位一旦被打,打者失分,被打者反而得分获胜,有时无意碰一下禁击部位,其队员也要在此大做“文章”,有的队员把禁击部位不加防护,反而专门漏给对方,诱导对方犯规,从中获得使人不和道的胜利。
从大自然的现象看,是五行的相生相克才使地球生生不息,单从散打讲也是一样。攻防、生克,招招变化才能使散打更有生机。特别是中国的武术,其内容含有踢、打、摔、享。踢、打、、拿是可以生克变化的。如:踢用拿克;拿用打克,打用踢克。不受限制的踢、打、摔、拿的巧妙应用才能体现中华武术的实质精华的应用。女胜男,弱胜强,小胜大,快胜慢,历史的见证,真实的生活才使武术代代不断,干年流传。但由于套用了一些不适应武术散打的自然发展规则,使武术散打在应用过程中显得很呆板。例如:四击之中没有享,踢与打又限制了多处部位,只有摔还自由,但又有二秒的限制。由于有多种的限制规定,致使散打中应防的不防,应打的不能打,造成了散打中拳理、拳法的混乱,致使比赛中失去了散打的实质性和观赏性。
三、传统的武术散打比赛在几千年中称打擂台,主要以掉擂见胜负。但现在大型的散打比赛采用美国的拳击场地,其理由是与国际接规,就场地的形状而言,对散打的发展极为不利,不利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一是伤害事故,散打本身的特点是打败对方,但使事伤害故降到最低的发生率,最好是胜负鲜明,伤害毫无。能达到如此境界,一罪主观,二是客观,主观是人的按艺,客观是场地设施。就场地讲:传统的播台没有揽绳,上下自如,也就是说能胜更好,不胜可跑,遇到危险可下播认输自我保护,没有丝毫的伤害,也符合我国强身无伤害的体育精神。但采用美式赛台,把双方限制在围揽之内,失去了擂台的实质涵意。从视角上讲胜负常常混淆。比如甲把乙擰向擂边,如果没揽绳乙定会下擂,由于揽绳的阻挡,乙不但没有下台,反而被揽绳的反弹力量使乙冲向甲,把甲碰倒在地造成了强者输弱者贏的错位情景。使观者难以认可。更为常见的是伤害事故,如乙被甲打致台边,本可跑下擂台认输,但在揽绳的阻挡下后退不能,左右胜躲,无奈的情况下被甲强攻受伤,这种既输又伤的结局是违背我国强身健体精神宗旨的,也是套用洋规而形成的。当我们静坐下来回想下美国拳王阿里,如果不是场地限制和十二局的强战一代拳王伟人是不会有如此残伤下场的。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要在用字上琢磨,要适用在现代客观事物中,绝不可一味而取。
一个真理讲得好:“物贵天然,人贵自然”,但愿天然、自然能符合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