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进攻,是徒手搏斗时夺取胜利的最积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制定和选择恰当的进攻方法是夺取胜利的基本保证。应该说,主动进攻的危险系数要比被动防守小得多,所以,我们应该尽全力保持自己的主动状态,而不要使自己陷入被动。
人们总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在双方搏斗时常采取主动进攻的一方,总是那些身高力大的人。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现象,身高力大者确实喜欢主动发起进攻,总想速战速决,而事实并非那么容易。我们学习武术的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先天不足,比如身材矮小、肌肉不发达、力量不够强等一系列的缺陷,通过武术的有效训练后,增强其灵活性、技巧性以及战略战术,从而达到以小力换取大力的目的。如果只凭本身的力大身高作为资本去蛮斗,那是利少弊多,搞不好到头来只有吃大亏。看过斗牛表演的人都知道,出场的每一头牛一般都是五六百公斤,凶悍而野蛮,力气大得惊人,而斗牛士最重者也不过七、八十公斤,与牛的体重、力量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可是牛的一次次凶猛的进攻都无法沾到斗牛士的身体。为什么?因为牛只有蛮力,而没有技巧和策略。所以说,我们在掌握了拳法、腿法、摔法之后,进入关键的一环就是怎样去进攻对方,以什么样的主动进攻方式和策略才能击中、击溃对手,获取主动的胜利。
在这一论里,着重将进攻的必备条件以及最常用而简单易学的进攻圭臬—诱惑性进攻和直接性进攻作详细的论述分析,尽可能地让习者学会并能够临阵发挥。
一、主动进攻的必备条件
任何一个进攻方法都存在着动作起止点、受力点和运行路线三个方面。其规格要求,以及改变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方法的改变,因此,每学习一个方法都必须严格按照规格要求学做,并准确地掌握它。
归纳其共同点,不外力度、速度、角度,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难窥徒手搏斗之奥秘。如只有力度而无速度、无角度,那只能是徒具勇力而已;有力度有速度而角度不准,只能是乱打一通;无力度而具备速度、角度,那只能是隔靴搔痒,不具备威力。“三合一,才是搏斗中追求的目标,才能算是搏斗术训练的入门。
(一)力度
搏斗中的力度,包括出拳、腿的力度和防守阻击时的力度。搏斗双方处于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距离远的踢打,近的用靠摔,所用方法都要依靠一定的力度,方能给对方一种威胁。比如说:对方向我追击,我以左踹腿阻击,倘若踹腿的力度小,不但不能挡住对方,反会因踹腿的反作用力于己,造成自己倒地。
如何加大攻击时的力度呢?练习者除按前面所论的各项强化训练以及额外的体能力量素质训练外,还要提高全身发力的协调性。没有高度的协调性,很难使动作发力完整。然而,全身发力的协调性在哪里呢?肯定的回答是在“腰。
腰是人体躯干上活动范围最大部位,是贯通上下肢体的枢纽,它对全身的运动变化以及将动力传到全身各部位,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腰部力量运用得当,既有助于保持全身的平衡,也有助于劲力运转的充足。徒手搏斗术的训练中,都是通过腰的拧转、屈伸来带动四肢的运动,这样就可以放长击远,以延长击打距离和增强打击力量,所以要十分重视腰部的灵活屈伸和拧转。每练一拳一脚都要和腰连贯起来,使力从足起,由腰而再传肩则到肘、传髋则到膝,最后落于手和脚。如果腰不灵活,则上下肢体不通,劲力不达,不能起伏自如,也就更谈不上制敌取胜了。因此,搏斗术的训练首先要提高腰部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协调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动作快速、敏捷、有力而准确。主动发起进攻时,均依赖于腰胯相助,以腰助力,以腰带手、带腿,而且也只有腰胯相助才能使拳腿自然伸长到最长距离,且劲力顺猛、穿透力强。故而,欲出拳脚需先扭腰转胯,同时在发力的一刹那,屏气蓄劲,以气催力,达到意、气、力三者合一,使力量更加完整。
二)速度
拳诀曰:“箭来不易躲,因其疾;拳来不易防,因其快进攻技术如能打出“快”的特点,就会使对方防不胜防。故此,武术界都将速度训练列为每一项技击训练的首位。
徒手搏斗术中的进攻速度,一般可归纳为:进身的速度和动作发招的速度。
1、进身的速度:在与对手搏斗之际,进攻时视觉的敏锐不仅是本能动作的基础,亦是一切攻防动作的开端。用锐利的目光一直盯住对方的眼睛,这样会使对方感到周身不自在,甚至可使对手丧失战斗力,使对手迷惑,使对手动作缓慢。因为,盯住对方眼睛的真正好处在于在他开始活动之前,你就知道他要怎样移动,他的眼睛先于攻击;而且,视觉是搏斗的先行官,目光看到哪里,动作才会跟上,速度最快的就是视觉速度了。有了视觉速度,就要依靠步法的速度快速地接近对方,步法速度是拳、腿出击速度的母体,步法速度是调整攻击距离、攻击角度、打击力量的关键。拳谚说“步慢则拳乱”,进攻步法慢了,达不到有效的打击距离,盲目地出拳发腿,根本就够不上对手的身体,完全成为了空耗体力的动作。所以,步法的训练好坏,直接影响到实战的胜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