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
广大意拳(大成拳)爱好者,都拜读过有关王芗斋老先生拳学历史及拳论,而每位意拳名家所著有关意拳书籍,头版头条都载登王芗斋老先生像片及墨宝,其中有一条老先生墨宝所著内容:“内虚灵,外挺拔,舒得力为基本不动的原则,更以刚柔、虛实、动静、紧松同时起参互错宗作用”的言论。大多数意拳爱好者是一览而过,对其内容含意深加注重者为数不多,而是用千条原则,万条措施来指导练拳,但忽略了练拳术中虚灵挺拔劲,练拳再怎样下功夫也不会有太大提高,因为所说没有挺拔提起精神来,也就没有了真实的拳韵了。
凡是见过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晚年的人都称奇姚宗勋先生晚年身形还是那么挺拔,没有弯腰背驼的迹象。从姚宗勋先生晚年的拳照及先生的意拳录像中能显示出姚先生虚灵挺拔的拳术风格。笔者1996年去北京姚承光老师处学习意拳时,姚老师一再提示注意头部要挺拔,而眼神要在平视的同时还少许往前斜上方视出,这才能显示出大无畏的气质。一再告诚“低头猫腰技艺不高,昂首挺拔神气自发”。使笔者受益匪浅。纵观凡是武学、文体艺术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不是通过虚灵挺拔表现出自身内在精神气质来的。山西太原张耀祖老师在意拳教学中对学员挺拔要求很严格;山西大同闫启老师在2004年来太原讲学时,拳架拳风能显示出姚宗勋前辈的意拳韵味来。通过实例证实,凡是武学有成就者,无不是通过有虚灵挺拔劲才显示出精神气质的艺术魅力。
从拳学角度衡量探讨“虚灵挺拔劲”及修炼方法,王芗斋老先生的拳论所提:“松紧的枢纽在于上下,上下相引乃为周身互争之法”。讲明了练挺拔劲的方法。而挺拔劲是要从站桩功中寻求。练桩功挺拔劲,即要能挺起来,又要能动起来,并不是为了挺拔而不敢动,挺拔不会动是死劲。应能静中求动,动中有静,动静互为,视动犹静,视静犹动中去体会,好似空中之旗微风摆动,水中之鱼随波而动,在轻松自然挺拔中找感觉。
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曾言:“拳术是精神与肢体的高度协调统一,这就充分体现出拳论中:“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的要求,说明了拳术运动是上下协调一致的整体运动。练拳术必须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慢慢深入,多从前辈拳论中体悟,才能把站桩功中的劲一项一项练好。王芗斋老先生亲传弟子何镜平先生在请教老先生拳学时,先生曾指出,有些拳练起来看是慢,但肢体动时还是上快于下,而不是上下整体慢动。包括现在意拳在内,好多人练拳时身体存在的上快于下的现象,身体动上下就出现断劲,而身体上下不是整体运动。大成拳前辈常志朗先生在教学中要求学者首先明白怎样才能把人体肩与胯、手与足、臂与腿、臂与头、腰与腿等关系合成在上下高低运动中并能连成一体。众前辈提出的拳学观点,是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练拳中虚灵挺拔在形体上下整体连贯运动中的重要性。
笔者多年学习研究意拳认为要学好意拳就要从生理方面认识人的形体结构,在人体站立时稳定身体平稳必须依靠肢体的几处力点协调维持平衡,拳术术语有上盘、中盘、下盘之分,但还要把三盘合为一盘。要把人身体从头到脚练得如同一个有韧性的旗杆一样,这就要靠意拳站桩功用意念来调节人体能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起伏富有弹性,有青竹欲动节节行的感觉。
人体主要有头部、脊柱腰胯、腿脚等组成人体生理立体结构,而腾关节是调节人体上下起伏活动的调节器。人体站立高低伸缩活动主要靠胯关节调节,人体头部下颏部,胯关节处及脚关节是人体活动主要力点,头部关节领起人体直立时调节人体活动平衡,腾关节协调人体上下伸缩合理远动脚腕关节处起调节人体移动时支撑力平衡的作用,人体就主要靠这几处力点来互相作用来协调人体的立体平衡活动。意拳站桩功是用意念调节支配人体能更好的运动和平衡,拳术运动要求人体能灵活机动,练意拳就是通过站桩功用意念调理,才能在各种运动中得心应手。
在练意拳站桩功时,站成平行步成丁八步均可,双手背后或自然下垂,先体会人体上下一体运动过程,意想自己放松不用力的情况下站于自己头部齐深水中,要维持身体平稳,就得意想假借外力帮助才行。首先意想头部下颏钩挂在水面上一根很长的竹杆上,意想胯根内用一绳索牵挂远方一张大弓弦上,腰带后处用绳索与后下方滑轮牵拉着,脖颈与脚下意想用有弹力绳索相连,脚触水底支撑身体,这样你的身躯就象有好多三角连系,支撑身体而立。意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你不用力,身体也能暂时保持平稳而立,而且有了这样的意想身体也就相对放松了。但意想在动荡的水中身体也要有相应的调整平衡,这样水动身体也顺应动,就有了身体的“松紧”运动。意想脚前下有水浪由下往上、往后沖击你的身体时,你就得调整胯部回收,臀部下坐,同时还要靠胯部绳索相拉使你的身躯不被水浪冲散;头部下颏也同时相应利用竹杆浮力来缓解水浪冲击你身体下沉,来维持你身躯的相对平稳,而这时你的身体脊柱上下形成对拉松开。同样意想水浪由身后脚下往上往前冲击你时,你要靠后腰绳索滑动拉力、头部下颏竹杆与水的阻力、头脖颈与脚下绳索对拉力来缓解水浪的冲击,身体上浮来保持身体的相对平稳,这时你的身体脊柱又合拢挺起。这都是用意念假借使人身体骨骼关节有了开合运动,身体随即有了运动“松紧”关系。意想前浪打后浪后浪推前浪使你身体在意想的水中动荡,上下起伏与外界产生了相争相引,相引又相争的矛盾效果。这样身体会在微动的情况下带动四肢百骸一动无有不动,利用“松紧紧松”运动关系使你身体骨骼会慢慢松开,人体利用“松紧”训练就会产生柔弹力。通过这样漫长的锻炼,身体就能自然虚灵挺拔,自然就有了韧性又有弹力,这种运动效果对养生、技击都会有实质性作用。下面用四句话概括:“上盘中盘有下盘,三段九节能连贯。精神意念气质壮,肢体就成大弹簧”。若你能把身体训练得从下至上如同一个既有韧性又有弹性的旗杆一样的话,那你就能顺应八面来风,就能柔能刚,能松能紧,这样就基本解决了人体上下一体运动问题。人体在练拳中就有了立体劲,且能协调好上下一体劲,然后才能发展好人体前后左右的劲路,这样在拳术应用中,人体就能上下相应如同长蛇阵“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间首尾相应”。
练拳能有进步,必须找准核心,抓住主体来练,等到有了一定基础后,才能顺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法归一的自然大法,功夫才能一步一步提高。练拳术必须搞通人体上下相引又相争的力学原理,利用人体鼓荡力从脊发出才是真正的拳劲。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好多力学原理应用去理解王芗斋老先生拳论中提出的“虚灵挺拔,上下相引乃又相争”之法来指导练拳,这样才会提高拳学水平。武术来源于生活,应从生活中体悟,文章讲通顺,练拳劲要顺,不能卖傻力,练中找巧劲。平时多读书学拳论,多虚心接受老师及同好言传身教,自己下功夫练才能提高水平。练拳切记虚灵挺拔重要性,用一首诗歌描述虚灵挺拔劲:“身形微曲轻轻挺,腰竖项直贴衣领。昂首挺拔身中正,神气自出显神韵”。笔者所写内容对初学意拳者若能有所帮助就满足了,有不妥之处,请前辈及同仁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