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古典拳论汇解(中)(三)

论”中以身、手、脚、步形成单列而出进行论述,但与身成“四象”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人先讲述“四象”,作为后面所要进入正文的对比性参考,以便让读者更容易明白形意拳之“四法”的内涵及要义。

形意拳的身法,首先要求的是“中正灵活”,不俯不仰,不斜不歪为准则,不偏不倚谓之“中”。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土之相生,土位居中。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复生金,此乃是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不离一中。拳从心中起,落地鼻心中,鼻居中央之地,而为土所循求的还是离不开一个中。守己在中,取彼也在中,锻炼时需达到阴阳,虚实之中。故形意拳把“中”放在首要地位。行拳作势,起于中,落于中,攻于中,守于中,求于中,时时式式不离一“中。形意拳不但在势与外形锻炼时挚求于“中”,而在身体内部也需炼出超常的“中”和之气,以中为正,正则直,不弯曲,不倾斜,对一个物体来说就算正了。可是对于一个人体仅有以上要求是不够的,更不用说对一个按套路要求所习形意拳者。形意拳要求顶头竖项,腰塌脊正,不前俯不后仰不偏不倚,不扭膀,不掉胯,节节虚领贯通,上下自然成直,都是影射着一个“正”字。顶头竖项是通过收颌,达到头正不前俯不后仰;不偏不倚,不扭膀,不掉胯通过收腹去达身正。上下自然成直,是指无论动作之大小,从膝关节到脚,小腿部分一定得与地面保持垂直。这样上下就形成了一个整正的身躯,行拳身正,实战技击时身正。出手先占正门,正门即是巧也,唯有正,才能一气贯穿。聪明敏捷的心理活动与外形动作,有效验无呆滞的现象称之为“灵”;一般多以轻灵并用来说明或形容物体与动作之优美,形意拳即形体灵。活者,不固定,不死板,随机应变,生存能力强谓之“活”。形意拳讲究心意相合,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平气静,神敛气舒,虚领顶劲,而达于忘我,唯有忘我,才能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意念专注),神活则身更活,然身由四大节(两膀两胯)及八小节(两肘两膝两手两脚)组成,但周身活泼却赖于这八小节,节节随膀随胯运动而至。也只有身活才无迟钝、僵愚之弊。排除杂念,思想专一,达到忘我是让人用意不用力,只有用意才能灵活,故曰:“用意则活,用力则滞”。

伸要身得进,身进步也进;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莫不在身调之。所谓身之纵者,就是进身时的气势开放而一往直前,放纵其势的直冲,“纵如放虎”,纵是吐放之力,长身击打,要求吐放如炮之猛烈,如雷击之迅猛。身之横者,旋滚拧裹向四外排斥推挤之力,径逼目标而无阻碍之法,“起要横,落要顺”即指身法之横劲也。身之高者,扬起身架高起之时气势要顶天立地,长身而起如猛虎扑羊。身之低者,低如伏虎,使身架低落仿佛要往地里钻一般,身体伸展灵活,势若蛇行,快捷似闪电而难以捉摸,身之进者,身向前进时,要势若纵虎,奋不顾身敢打必胜勇往前冲,有“起如风,去似箭,追风赶月不放松”。身进步进,步进要低如铁犁翻地,俱备前趟之劲。身之退者,顾也,为蓄势之法,为进制造战机,退身高而抽身而退。身之反者,翻身顾后也。敌从我身后攻来时,我一转身就将敌调到了身前。身之侧者,偏身转移之法,不论敌在前后左右,我以侧身而对,这样是受击面积小,前手灵活易于变化,可攻可防。此身之八法乃相互为用,见机而行,伸屈自然,为灵活变化之妙也。

形意拳的手法,劲源于腕,发力于指,两腰要转动灵活,变化自如。具体的手法有出、领、起、截四法也。当胸直出者,为之出手;解筋梢发有起有落,非曲非直,非直为起手;筋梢发起而落者,谓之领手;顺起顺落以领搓者,谓之截手。但起前手,如鹞子钻林,须束身束翅而起,推后手,如燕子取水,望上一翻,长身而落,此单手之法也。两手交互,并起并落,起如举鼎,落如分砖,此双手之法也。总之似直而非直,似曲而非曲两肘护心,发手撩阴。其起如虎之捕羊,其落如鹰之捉物也。形意拳手上最为常用的还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劈、崩、炮、钻、横五行拳。拳经胸前向前向上钻伸,至口前内旋变掌,掌心朝前下方劈出,顺肩坠肘,臂微屈,掌高与肩平。或者以拳轮或掌外缘着力,由上向下劈,如劈物状,即为劈拳。拳由腰部直向前旋转冲出,拳眼向上,高不过肩,低不过腰,臂微屈,拳面略下倾,力达拳面,即为崩拳。拳由下经胸部向上向前冲出,高不过眼,低不过口,拳心斜向里,拳面斜向上;肘向下坠,前臂向外拧,即为钻拳。一拳由下经胸前向上钻起,再翻转上架,停于额角前上方,拳眼斜向下,拳心向外;另一拳经肋部旋转向前冲出,拳眼向上,高不过肩,低不过腰,即为炮拳。一拳经由异侧前臂下面旋转向斜前方冲出(或拨出),路线呈弧形,拳心向上,高不过肩,低不过腰,肘部微屈,即为横拳。其中,劈克崩,崩克橫,横克钻,钻克炮,炮克劈;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横生劈。其手法相互为用,变化莫测也。

形意拳的脚法,讲究起翻落钻,忌踢宜踩而已。要知道脚起望膝,膝起望怀,脚打膝分而出,而其形上翻,如手之撩阴至于落,则如以石拈物,如手落拂肩。忌踢者,脚踢浑身是空,宜踩者,如置物一足下也。即脚落如鹰捉是也。形意拳歌诀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脚打时,前脚要有趟劲,后脚要有蹬劲,其势之进如狂风卷地,百草俱折。形意拳的脚打之法,多用踩打,或立踏对方脚背,或偏踩对方两臁;一般脚高不过膝,只要把趟劲练好,就能劲大,步远且疾,沾着对方如铁犁翻地,把对方拔根摔出”。

形意拳的步法,应该是与身、脚二法相辅而存的,步为身之根基和运动之枢纽,拳术中的身体不论作任何运动时,都是依靠步法步形的不断变化来完成的。拳诀日:“心是统帅,眼为先行,腿是战马,手是兵刃,无论攻防进退,全凭腿脚之力”。又曰:“机关在眼,变通在心,应变在手而千变万化不至于窘迫者则为步”。步法之用,须与身法紧密相连,而步又要善于变化,常用者,以寸步、垫步(疾步),过步,快步,践步。如二三尺远,则用寸步。寸步一步可到也。若四五尺远,则用垫步,必垫一步方能到也,即论中所云之“马形步”也。若彼身大力强者,则用过步即进前脚,急过后脚,所谓步起在人落过于一个也。如有一丈或八尺远,则用快步,快步者起前脚而带后脚平飞而去。此并非跳跃而往,乃马奔虎蹿之意,非艺成者,不可轻用,惟远不发脚而已。如遇人多,或有器械,即连腿带脚并践而上(践即论中钻也),进前脚带后脚,如鹞子钻林,燕子抄水,所谓踩脚而起之说也。将之练习纯熟,用之于无心方尽其妙也。

有关脚、步之趟劲,其练法动作简单、朴实,但内涵丰富深刻。上肢动作比较随便,无严格之要求,重点在下肢,无极桩站立,头顶项竖,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提肛敛臀,脚趾抓地,平心静息。向左转体90度,左脚向左开步,步与肩同宽;两手侧平举,与腰相平,肘微屈,五指微屈并分开,掌心向下,如扶栏杆,同时膝微屈,身下蹲,左右脚轮换直线迈进如进路;回身左右脚一扣一摆,随体转180度收式回原位无极式。练习中要意想在泥水中行走,或在齐腰的水中行走,而杂草混杂其中,绕缠足踝,我则缓缓而行,仔细体会其阻力。训练时要求足底与地面平行,离地寸许,平起平落,且步不宜大,步大则不活。另外还要加上“颤颤惊惊,如履薄冰”的意念,欲行又止,欲止而又行。欲落脚前进,又似乎遇到坑洼石头等阻碍,又欲停住,抽脚后退或左右移动;欲止步不前,又似乎发现新的路,举步将行。这样,可以训练步法的灵活性,实战技击时,做到动转灵活,进退自如。所以,趟劲练到一定程度,也不是单纯地走直线,与身法上,“身无定法”,手法上,“手无定处”相对应,步法上则要求“步无定位”。

总而言之,人的浑身上下是一整体,一动无有不动,一发无有不发;一肢动则百肢随,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形意拳的身法、手法、脚法、步法是一个协调性的,整体性的,不能将其硬性地割裂开来。分而解说,乃便于浅显明白易于接受也。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