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承光先生谈意拳系列谈意拳推手(上)(三)

所谓“面”,是指无论是站桩、试力还是推手的应用上都应使间架保持斜面。只有斜面才能减轻外力作用的强度,只让一小部分外力起到作用。那么,如何去保持斜面呢?这就涉及到曲折”的问题。所请曲折,即肢体两节之间所构成的角度。如手掌和小臂在手院处,小臂和大臂在关节处都构成了曲折。所构成曲折的角度必须都大于90度,要成力钝角,以增强角度的支样力。如果小于90度,则会导致间架撑抱力减小而给对方以可乘之机。所以,无论是推手还是散手,都要求周身各关节似曲非直形曲力直,都不许将手臂伸直,因为一旦手臂伸直,成了平面时,前后左右上下就没有了争力,就如技拉直的弹簧一样成了绝对的力量,极易被人利用。并且形若不曲则力不滑,如此则运动起来慢且缺少变化。同时手臂过于伸直还容易造成损伤,拳击和现代散打中的直拳练习往往会引发时关节的损伤,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在推手中,一定要保持关节处钝角曲折状态,以利于手臂在各方向上力量的变化与运用。

所请线是指推手时身体劲力的运行路线。意参推手讲究形曲力直形曲是指外形的曲变化不存在平面的绝对力量。“力直”并不是指力量的直线运动,而应是“力圆”,即四面八方都有力的意思。具体表现就是力量要旋绕着来去,旋绕一条有直线的力量。旋绕与直线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无论外形怎样曲折变化,拧裹回环,最后都要集中到一点上指向对方的中线。推手时双臂的运动一定要有螺旋力,要拧着出去,拧着回来。“起手如钢锉,回手似钩杆”,要有滚错、撑拧之力。这种力量都是肢体的旋绕曲线。所以姚宗勋先生曾言“习拳应该学会打圈。要知道打大圈不如打小圈,打小圈不如打不显形之小圈,打不显形之小圈不如全身之齐动。全其意,全其力,此习拳守中用中之道。

所以说意拳推手很少有直线的运动。即使有也是非常短促,瞬间即变,其运动轨迹多为圆形,即姚宗勋先生所谓的打圈。打圈不仅是手臂的动作,头、肩、时、腾、膝、腰都要有打圈的动作。打圈所形成的圆形轨迹可正、可反、可立、卧、斜横、竖等等。总之不要形成直线的运动,要出入螺旋式”、腰似车轮腿似钻,均系此意。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都要求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乃有于意念之中。外形不一定要表现出来,如果只在外形上表露出来画圈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节、点、线面诸项法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整个推手过程中具体而细微的巧妙变化,脱离了节、点、线、面原则去练习推手无疑等于釜底抽薪,徒劳无获。

五、对推手中力学原理的科学认识

意拳的整个训练体系其实就是浑国力的培养与运用。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基本功是力量的培养,而推手。散手则是力量的运用,在国力的运用阶段需要一些美体的形式来体现。虽然人体的运动形式千变万化,可是“万变不高其宗”,总脱离不了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

1、推手中杠杆力原理的运用

无论是单推手还是双推手,都避免不了前臂的交又接触,而在搭手的瞬间,在杠杆原理的权衡之下,位置是否合理,是占便宜还是吃亏等问题就会出现。一般在双推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

(1)甲用前臂的中间一段压在乙的前臂腕关节处,这种搭手形式显然是甲占了便宜的。而这个如此简单的问题,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用手去推手,而要尽量用自己靠近肘关节处的前臂的后段去搭对方的腕部。

2)双方搭手以后,甲的手臂比较靠近自己的身体,而乙的手臂前伸较长,离自己的身体较远,那么此时甲方在形式上又有利于乙方。就如掰手腕一样,甲方曲臂而乙方直臂,孰利孰亏,一目了然

(3)推手中,手臂无论在上还是在下,都不可直线去推、拧、压、抬。因为直线运动产生的力是平面的绝对力量,而不是平衡均整的浑圆力。正确的做法应是利用关节的曲折做相反的杠杆运动。即把前臂看成一根撬棍,把双方两臂交叉之处作为支点,利用身体的重量或脚蹬地的反作用力来完成简单的杠杆运动。

以上三种情况体现了推手在杠杆原理中最常见的运用方式。

2推手中斜面原理的运用

在意拳的训练过程中,无论两臂的姿势如何变化,都要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两臂永远都是一个斜面的间架。两肘始终保持横撑竖裹之力,不能抬平。因为一出现平面,就没有力量了。如果非要抬平不可,那么我们就干脆将时关节在上,腕关节在下,形成一个向下的斜面,仍不失斜面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战的需要,当对方进攻时,如果我们以平面应对,因毫无支撑力所以很容易给对方创造机会,基至承爱对方百分百的力量。而以斜面应对,由于斜面特有的支撑力,会大大降低对方的力量,起作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力量。这无疑会减轻我们手臂的负担,实际上是增强了自己的力量。总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充分利用斜面原理。

3推手中螺旋力的运用

所谓螺旋力原理就如农村井台的辘轳一般,就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螺旋力在拳术中的运用也是很普遍的。拳谚曰“起是钻,落是翻,起手如钢锉,回手似钩杆”、“腰似车轮腿似钻等等都是对螺旋力生动的写照。芗老形容此力为:“螺旋力要多面螺旋,全身各部稍一动作,都有螺旋力。”此力形成原因是在随便动作时,全身大小关节都要有支撑力,所有部位都形成钝角三角形,此时,力欲膨胀,又欲收缩,因而全身各部都起了螺旋力,就连腿下也应如此。在用这种力时,全身都成钝角三角形,然后突然变换力的方向,如同爆炸一样,“砰”的一下就发出了螺旋的力量。

在意拳推手中没有直出直入的劲力,要求手臂乃至整个身体都要培养螺旋用力的能力,只有螺旋用力才能将多种力量凝成一股力量。螺旋的利用会节省很多力量,同时也会增长很多力量。

总之,意拳推手就是研究用力的方式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力学原理的范睛。学会了用力则事半功倍,否则不但使不出力量而且容易为别人创造机会。所以力学原理的正确运用才是意拳推手实质性的内容,而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所谓的“绝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姚宗勋先生曾说一个方向上山穷水尽,但稍加转拨在其它方向却又柳暗花明人身的关节构造和发行的硬币一样,有一分、二分、五分,就没有必要再铸四分、八分。拳术练习就是在我们身体现有的机能上得以充分的发挥。我们不能幻想练出超自然的力量,而只能是脚踏实地地练习和进行科学指导下的总结。这是意拳始终不渝的科学原则”。姚老先生的一番话恰是对现有的所谓“以气击人,“十八法、三十六法”等不切实际,违背意拳初衷的无稽之谈最有力的反驳。

所以,学习拳术贵在掌握原则原理,如此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功法实战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而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以上我们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意拳推手的基本原则原理,这对推手的实际操作会有很大帮助的。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