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承光先生谈意拳系列谈意拳推手(上)(二)

三、“全身之法”是意拳推手技法运用的关键所在

拳谚日“进头进手须进身,手足齐到法为真”。充分说明了实战中不单要用头、手、足等梢节,重要的是整个身体的配合。所以意拳推手不仅局限于推“手”,而要学会推“人”。所谓“人”即指整个的身体。也就是说推手中不仅只是两只手臂的缠绕,而是整个身体各部的有机配合,即将站桩等基本功培养出来的浑圆力的具体运用,要做到一动无不动”,每一动皆是全身之动。传统形意拳中“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之内三合及“手与足合、肘与腺合、肩与膀合”之外三合,即是整体之“六合”。之所以讲究“六合”,目的是要将内在的心、意、气、力与外在的手、足、肘、膝、肩、胯等合成一个整体,运动时要突出整体如球一般的感觉。而芗老所创立的意拳却突破了传统形意拳的六合之说。梦老认为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合,非形式相对谓之合”。所以在意拳练习中,如站桩抱树的意念,不仅是自己抱一棵树,而是要想象自己周身被大树所包裹,甚至可以想象自己周身在大气中游泳,无论自己怎么动,都能在大气的包裹下从各个方面照顾到自己的身体。这样做就不仅仅是六合了,而是像缠绕的蚕苗一般周身无处不合。

那么在体会到了周身之合之后,在推手过程当中就要突出推手时周身各部位运用的“全身之法”。也就是说在推手中不仅仅用手去推,我们的手臂、肘、肩等都可以作为推手中的有力武器。同时不要刻意去等待用某一部位的机会,应该像打足气的皮球一般,无论碰哪儿都能反弹回去,得手就是手,得肘就是肘,不要局限于某一部位,而是周身整体的打击。

同时也要注意技术运用上的“全身之法”,要能根据对方的反应作出各种相对的回应,不要去等待机会而要积极地去创造机会,一旦机会来临,能旋则旋,能偏则偏。总之,在技法运用上,不要仅仅限于自己熟练的几手“绝活”,而要积极地去开发新的技法,技术越全面,制胜对手的机率就越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意拳的“全身之法”最重要的体观在对思维训练程序上的“全”。很多意拳练习者在练到了推手阶段后,就忽略了基本功的练习。要知道推手是各项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是检验自身基本功的有效手段。如果只练推手不练或很少练习基本功,到头来只能是舍本求末,竭泽而渔,不得不回过头来返工。

总之,意拳推手“全身之法”也就是所谓的“整体之法”,不仅体现在劲力上的整,身体各部的整,技术运用的整,更重要的是训练程序的整。训练程序的整是上述各“整的基础。如果训练程序不整,将直接影响整体劲力的培养,劲力不整,周身不协调,技术的运用也将因此而受到影响。

意拳的训练一定要突出整,要环环相扣。如果偏重或忽略了哪一部分都会导致整体的失衡。我们都知道木桶的故事,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低的木板。所以,为了装满”木桶的水”,我们就要将所有的“木板”补齐。

四、“节、点、面、线”原则在推手中的具体运用

意拳推手时两条手臂的相互缠绕所形成的节、点、面、线,在推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体现了推手过程中肢体(手臂相接触时每一个环节的细微变化。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节、点、面、线原则,才能进行符合人体力学原理的正确的意拳推手练习。脱离了节、点、面、线原则,就会出现撕拉硬拽现象而失去了推手的真正意义。

所谓“节”,以手臂为例大臂为根节,前臂为中节,手到腕部为梢节。其中根节的力量强于中节,中节的力量又强于梢节。所以梢节是整节中最弱的一段。而推手中人体力量的传递是由根节经中节最后达到梢节。在推手中经常与对手接触的是中节,也就是前臂。而梢节若是软弱无力,就等于自己的整个胳膊短了一节,也会影响中节力量的运用,这样做实际上就等于加强了对手的力量。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怎样加强梢节的力量就成了切实关键的问题。只有梢节力量增强,配合根节力量传导,才能在与对手接触的中节上将力量完美地体现出来。梢节力量的训练体现在基本功练习中,如站桩中要求手掌五指撑开意达指梢;试力时要求一定要加强双手的意念等等都是对梢节的训练。一般来说,自身力量的传递源自根节,行于中节,作用于梢节,而在与对手搭手时则是将自身的力量经对手的梢节、中节到根节,最后传达到对手的身上,这样才能起到击打对方的作用。

总之来说,意拳推手就是敌我双方力量的相互作用,而节是力量传导的必经途径,正确理解节的作用,才能最直接地将自己的力量作用到对方身上和最有效地化解对方作用到自身的力量。所以在推手时不仅要明白自身各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清楚对方的节,以便在推手中为我所用,克敌制胜。

双方一搭手,就有了“点”上的较量,所谓点就是双方短兵相接的焦点,即双方以各自的前臂相接触的位置。“点”体现了双方力量、方向、松紧、大小、虚实、强弱及各种技术的应用与变化。点在推手中随着手臂的运动而变化莫测。在点的变化身体劲力的僵或懈等不足之处就由某一点上松紧转换质量的优劣来体现。推手中点上的变化是互不相让的,既要保持一定的紧张,不使对方相交的手臂滑脱,又要保持点上的灵活和反应的灵敏,要随时掌握对方的变化和企图,要靠点去感觉、辨别对方的松紧、虚实、力量大小、力的方向及有无整体力量等等。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推手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点上的风云变幻,成败之机就在于此。所以点上的运用与变化非常关键。那么如何充分利用点的作用呢?这就要靠由“点”而引发的“听力”与“指力”的相互配合。推手中,双方搭手相接触,如何能抓住对方的破绽,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来控制对方,这就需要一种感觉,确切地说是一种灵敏的触觉。而这种触觉的灵敏性受神经灵敏性的支配,神经系统越灵敏,这种触觉的敏感性就越强,就越能有效地去体察对方,即所谓“听力”的增强。听力并非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灵”去感应,即神经肌肉的敏感程度。有些人虽基本功很扎实,却在推手中屡不奏效,主要原因就是基本功虽是实战的基础,但它并不等于实战。因为在基本功中建立起来的神经系统的反应与实战中神经系统的反应是两个概念。基本功再扎实,也得按照实战的要求去培养神经系统的反应。

所以要想提高“听力”,就必须多推,通过进行小臂部位的无数次的“亲密接触”,去培养手臂之间的“感情”,感情“深厚”了就能形成神经系统反应的自动化,建立皮肤上神经敏感区,以提高听力效果。

所谓“指力”,不是手指的指,而是点上的指向力,即在推手中我们通过点的变化,在进攻意识上无论具体形式如何,都要始终保持点上的力量指向对方的中线。单推手中始终是一点的指力,而双推手中却是四条手臂两个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始终保持一个点上的指力,左右手相互交替,轮指向对方的中线。所以在推手中我们切不可言日地抽出中的手臂去击打对方,即所调的“脱点”。因为两点相对抗产生的势能是身体中心的方向所在,你一旦脱点,则立即会到对方在点上指向的势能之力的脱弦之弹般的打击。所以点的概念在推手中是不容忽视的。推手技术的优劣归根结底就是点上的变化的灵敏程度。如防守时对方向我中线进攻,我只要在点上稍加拨转,就能化解对方的力。如果我们进政,只需进行点的灵活变化加强点上松紧转换的频率,就能使对手防不胜防。所以,研究推手一定要在点上着实下一番功天。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