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在体内各有定位,称之为内五行;有诸于其内,必形之于其外,称为外五行,也就是五脏于身体外部所联属的部位,从外部的气色变化即可察知所属部位于某脏的旺衰情况。领顶脑骨均属肾,两耳也属肾,两唇、两腮都属脾,两鬓属肺,天庭是六阳之主位,荟萃五脏之精华的部位,是头面的主要位置,更不异于是一身的座督。印堂可以察知阴阳胃气的盛衰,天庭饱满,必须印堂明润;肾气充足自然显现于此,此为五脏之气通达于天庭的枢纽机要也。二目皆属肝,但要详细地分辨时,眼的上包属脾,下包属胃,大角是心经,小角属小肠,眼白属肺,黑珠属肝,瞳仁属肾,其实眼睛也是五脏六腑的精华所聚,而不只是单一的只属于肝脏的。鼻空属肺,两颐属肾,耳门前属胆经,耳后的高骨位置属肾。鼻位居面部中央,按五行来说,中央戌己土,土为万物生长之源,确实又是中气的主要关键,因为呼吸出入均由鼻过也。人中是气血会聚之处,上冲印堂,达于天庭,也是至关重要之处所。两唇下的位置是承浆穴,承浆穴之下称之为地阁,与额上的天庭是相对应的,恰如”相经”中所说的“天庭要饱满,地阁要方圆”即是大富大贵之人,此处属于肾经的位置。
支撑头颅的脖颈,是五脏受纳精微的重要通道和途径,也是气血运行之总会,前为呼吸出入之道,即咽喉、气管、食道;后为肾气(即脊髓)升降的通道。肝气由此而左旋,脾气由此而右旋,此部更重要的是统督于周身精微收纳。两乳属肝,两肩属肺,两肘属肾,四肢属脾,两肩背膊都属于脾。然而两手十指则属心肝脾肺肾。膝盖和前胫都属于肾,脚跟则为肾的关要之处,丹经所云:“圣人呼吸以踵”。就是指肾主纳气而呼吸要归根。足底的涌泉穴即是肾经的要穴也。
从这样看起来,全身各部所联属五脏的部位,大至可以概括为:凡是向外凸起的部位属心经,向内窝陷的部位属于肺经,肌肉少而骨浅露的部位属于肾经;关节处,有筋连络的位置均属于肝经,肌肉发达而厚的部位都属于脾经了。形意拳的五行拳即按此而法象取意,与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而成拳式,以心为五脏之君,心主全身血脉,心动血先行,血涌推气行,胜似火焰窜,心如火,猛如虎而为炮拳;肝为将军之官,藏全身之血,疏泄挥气焰,肝借心挥血,血调气汇泉,迎敌心肝合,血旺气推山,性如放箭而为崩拳牌为士能生万物,脾脏能统血,又把运化转,统血推真气,气宏能移山,故而力大无穷乃为横拳:肺主气,上通喉咙关,主司呼吸循,吐故纳新鲜,借血推气行,有心肝壮胆,气从喉咙出,呵声震破天,而又善轻灵之变化,锋如利刃而为劈拳:肾为先天本,主骨通脑间,又为精之海,精气推宗气,气流如闪电,肾动快如风,此传是真言,其形似闪如电快似风而为钻拳。此即是形意五行拳所联脏腑之用意了。至于所联属的经络,在练拳时凡是全身五脏六腑所归属的经络都会与动作相配合,气血循经络而运行的。这种意境,只有练习者自己有所体验而感之,而不是能用笔墨就可以表述得了的。
至于五行相生相克,在技击上,劈拳打出定式之后,前手下扣后豢跟钻便成钻拳,接着后手平出即为崩,前手裹挑后拳平出便为炮,上边的手下落向内裹即为横。这就是五行相生,是五拳相互补充的关系。双方相搏时,劈可破崩,炮可破劈,钻可破炮,横可破钻,崩可破横,这便是五行相克,是五拳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只是为初学者指出的一条简便道路,用以作为技击入门的手段而已。由于初学者内气不顺,外形不合,浑身散乱无章,不得不绳之以规矩,通其气血,坚其体质,使之循序渐进,逐步得拳法之妙用。当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不可再死守这些规矩不放。其要在于内中一气流行,外形和顺自然,内外相合。到至善处,动作再不讲五拳,变化再不谈生克,而且坐卧行走,无处不是拳,或静或动,无处不能变。千招万式可归纳为一招一式,这就是论中的“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了,然而,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
要论六
(原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时与膝合,肩与膀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膝相合,左肩与右跨相合,右之与左者亦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亦系外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亦系内合,岂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行百骸一在其矣。
(阐解)本论主旨在于阐述“六合”于拳术中的重要性。知五行必究六合,在练法上必须严格按照“六合”的要求去做,六合一体乃是形意拳的核心内容。
合”究竟是什么意思?所谓“合”,是指在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要互相配合,协调一数。使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远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之与不及的情况。如此则自身才能平衡、稳定,转变灵活、敏捷,便于发力。首先要使“心与意合”,“心与“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因义同而常通用,其同在于:“心”与“意”均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思维情况,精神状态。何故将此作重复之说要“合”呢?似有多余之慨!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具有与现代生理学并不相同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孟子云:“心之官则思“。“心”是人思维的场所,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不仅仅是人体的生理器官。意者,志也。(灵枢经云:“心之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所以,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心”是心理活动的前导、先锋,是引发“意”的号角及命令:“意”是执行“心”所命令的士兵,是“心”动之表现,是心理活动之表现,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心有所感,意必随之。心与意必须统一,否则指挥不灵(心与意不合),手脚失控,耳目失聪。这就是心与意要合的道理。心与意合了,则意还得与气合。所谓的“气”,按祖国医学来说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二是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由于气在人体分布的部位以及作用的不同,所以又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之气的分别,但统称为“正气”,能推动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并能温煦脏腑器官筋骨肌肤,营养全身,固涩精血,护卫体表,抗御外邪。然而,拳术之道是有感可触的,运炼之“气”首先就是调节呼吸之气,用意念去作下意识的指导和控制呼吸的运用而产生出功力来。如果意念与呼吸不相协调,气不受意的驱使,这便不能成为功夫。所以,意与气必须相合。意与气合时,则气又须与力合,气与力是相表里的关系,即气运行在体内,而在外则表现为力。因此,若有气无力,则气无法得到运行和表现。而若没有气,力则无从产生。人在惊慌意乱气散时,其力无以致用,表现得手足无精所以,气必须与力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三者之合即称之为内三合。内三合里是以心与意为主体的,其它则是与心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