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信孙公邀他北上继续学艺,可惜的是,陈先生因家室之累,因母命难违(母亲陈张氏孟婉那时还健在,对健侯说:“四儿,这个家全靠你了,你不在,那可怎么办?”),未能前往。现在看来孙公的绝技失传,也许是天命吧!得到八卦真传的孙存周,在那极“左”的年代,在1956年的“唯技击论”批判运动中是首当其冲的,故他再也不愿出山。至于陈健侯先生解放后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先婉拒政协委员之职,后又惋拒中医院长之职),连行医都中止了。孙公绝技即使传给了陈健侯先生,他也不可能传下去,因为环境不允许啊。如果在现在的改革开放年代那多么好啊。
二、关于孙剑云女士赠送的对联
1、孙剑云(1914-2003)是孙公的小女儿,她随父到江苏省国术馆任教,擅长剑术(表现型),书法俊秀。她除了在国术馆女子班教授外,还上门教授陈健侯公长女陈孟孙(1920-1938)剑术(木剑),与孙婉容、孙孟容(孙公侄女,年稍长、陈端孙(陈公二女儿),相处甚笃,当时被称誉为“五朵金花”。孙剑云与孙存周、孙振岱、孙孟容、孙婉容等人还经常到陈家的传经堂”(约200平方米)习武。陈端孙现在还健在,谈到往事,还会滔滔不绝。
孙剑云对师兄陈健侯是钦佩有加的。这不仅是因为陈家在镇江的地位,不仅因为陈的父亲陈庆年与钮永健(江苏省主席、国术馆长)是南莆书院的同学,而且是因为陈的学养、人品、医术、武功都使她佩服,所以她写了一幅对联赠师兄。上联是“名士多世隐”,下联是“仙人好楼居”。此对联“甚合公意”(《陈氏家谱》语)。陈健侯先生20岁即皈依佛门,成了虔诚的佛教徒。辛亥革命光复后,当地政府曾请他出任民政局长一职,并特许给他一个排的兵士,由他指挥,协助社会治安,他婉言拒绝了。镇江市成立医学学会,请他出任会长一职,他也坚辞不受,只肯做个会员。他的一生中只做过一件出头露面的事。那就是1929年内务部长张厉生欲废止中医,陈健侯先生挺身而出,在父病值夜时,写了致张厉生的信,并起草了《镇江中医学会宣言),大义凛然,发表于《苏报)。后集会上海,抗议力争,迫使张收回成命,并在《苏报)公开张对陈的复信。抗战胜利后,他又拒绝了省参议会议员之职,一生过的是隐居生活。他的生活习惯是在楼上居住。所以孙剑云这幅对联颇合他的心意。
但在1966年文革七天抄家结束后,发现原藏在衣厨里的这幅对联(未糊裱,只是两张宣纸,已黄脆破损,放与衣服放在一起,红卫兵未发现),居然未被抄走,真是意想不到的。陈把这幅对联送给了他的学生岳沅深。岳沅深,字梦传,出身于小业主,在那“左”的年代,岳受不公正对待,长期超负荷劳动,透支生命。后拜陈为师,卍字手练得最好。笔者曾看过他练的卍字手,完全符合平直圆的要求,真是漂亮已极。三十六手,陈亲炙到野马分鬃,后面的是向师兄张祚玉学的。他打拳的形态酷肖如师。陈师对他的评价是:品德好,架子最像可惜形似而神韵不聚。岳对师傅最忠心,师呼之即来,为师办了很多事。在陈宅被抄的日子里,有的弟子避之还不及,但岳却天天来看望师傅,这使陈非常感动。岳颇有文化修养,以前曾看过这幅对联,对其颇感兴趣。陈师懂得他的心意。陈考虑到岳对自己的忠心,就把这幅劫后余存的对联送给了岳。岳感激不尽,回家就珍藏起来了。但想不到岳于1968年得急性肠胃炎,医院给他挂葡萄糖,仅一个半小时就去世了。原来他患有糖尿病,他自己与家属都不知道。到了医院,也未作任何检查,就按常规给他挂葡萄糖。那时是文革时期,医院乱得很,出这样的医疗事故是并不奇怪的。
最近我追问过这幅对联的下落。他的大儿子说,当初父亲突然病故,他也未作交代,这幅对联我们也未注意,有可能当废纸烧掉了。
这幅对联我未见过,但我的三位内兄都见过,陈登临说,孙剑云的书法颇有赵孟的风格。
三、关于其他资料
陈健侯先生与孙公的合影,以及与他师兄弟的合影,还有一些文字资料,在文革中全部被抄走。陈家在文革中是首当其冲的,被红卫兵抄家达七天七夜之久,挖地三尺,墙被捣通,书籍、字画、照片、信件、古玩等等,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被抄走,整整72板车之多,放在市三中操场上烧了三天三夜。
孙禄堂先师与陈先生的一张合影,我在1963年拜师时是亲眼看到的。孙师端坐一张太师椅上,陈站在他身旁。孙师的长长的胡须给我深刻的印象,陈先生当时,戴着眼镜像个文弱书生,年龄大约三十多岁。这张照片的颜色已发黄。
最近听陈健侯先生的再传弟子孔小安说,师傅张祚玉曾给他一张孙禄堂祖师的照片,据说是陈师在五十年代给张祚玉的,但在最近的一次搬家中丢失了。孔小安为此事悔恨不已。
我又与我的堂内兄陈登咸联系,问他有没有关照片。他父亲裕武(字汉藩是孙存周的学生,跟他学八卦拳。他说家父是摄影爱好者,与孙禄堂、孙存周等拳师拍过很多照片,但在文革中全被烧光了。连祖父出殡专集也被抄走了。
现在我们手头有的陈健侯先生的照片是过去由子女保存下来,至于原存在老家的照片,全部没有了。镇江市要出《陈庆年文集),陈家也拿不出一张祖父的照片来,后来在市图书馆找到陈庆年的著作,上面有他的照片,才算解决这难题。
仔子细想来,其实这些证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孙禄堂祖师传给授陈健侯先生的三十六手太极拳已经流传下来了。现在有些人,正利用我们拿不出任何物证而企图否定陈是孙禄堂嫡传弟子的地位。但是这也是办不到的。1985年,中国武术协会和河北孙禄堂家乡也曾分别派人(杨亚山教授为首)到江苏镇江调查,并为其再传弟子录了像。回去后,中国武术大型丛刊《武踪〉(第2期,1985年4月出版)先后刊登了陈登临的《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拳理根据浅谈〉《孙禄堂授拳陈健侯记》,张长栋〈孙禄堂镇江传拳轶事〉等文章。《精武》杂志(1985年第3期),刊登了张祚玉的高足周德良、孔小安、陈九皋编写的〈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有图文)以及陈九皋的《浅析卍字手),从而把三十六手推向了全国。〈中华武术〉(1986年第2期体育春秋〉(1986年第3期)也分别刊登了尤志心的《陈健侯逸事两则、《我跟岳父学卍字手》。在承德举办的民间稀有拳种展览会上也展出了有关三十六手的资料,陈健侯先生的照片第一次与人们见面,他那双目炯炯、银须飘飘、仙风道骨的风采,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从1985年到现在,已是20年了。有人一直在打压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的传播,但在镇江市仍有那么多人在坚持习练这套拳。而且陈健侯的再传弟子周德良,被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评为武术六段,国家体委还授予他“国家级武术裁判员”证书。张祚玉的再传弟子俞得水、武贵宝两人最近在盐城举行的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比赛中分别获冠亚军。这说明学过孙式三十六手的人学传统套路是比较容易的。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东西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任何一个不抱成见的武术家或武术爱好者,只要把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与传统套路作一比较,二者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