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璋 马天巧
中华传统文化是讲“天人合一”的心意拳也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所以心意拳的“天人合一”修炼也是采天地之阴阳灵气,用以培补人的自身,以达到均衡阴阳,调和气血,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心意拳的七步丹田功的修炼就是修养人身的精、气、神的。
心意拳讲究周身六合,心意合它是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通心意的,所以,心意拳的丹田功,就是在练通自身三节(天、地、人)、达四梢,运五行而修炼后天之精元气以培补先天之元气,以达到三还九转返朴归真为目的的。心意拳所炼的气,就是丹田浑元气。心意拳的内气养炼要本着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心平气和地去循序渐进地修炼,只有这样才能练好,只有这样,才能功成圆满。《心意拳谱》认为:“武术技击,末技也。”讲打只是心意拳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心意拳的全部。如果一个没有内气的心意拳家,想与人实战搏击格斗取胜那是不可能的。中华医学讲心主血,肺主气,心浮气躁,就会内里生火,生火功夫就练不成。故心意拳认为,有气才有力,无气则无力。所以,练习心意拳的人不能老想着打人,想打人心必动,心动就会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就不能平心静气地去修炼。
从前,对于心意拳的内功,特别是丹田功的修炼是秘而不宣的,顶多只在极少数人中间传流。今天,为了真正弘扬心意拳,故将从前秘而不传的功法介绍出来,以飨学者。
1.调息
心意拳的每日练功,按照古人的“子前午后”的要求,我个人认为时间最好在一天的早、中、晚三遍练功。不论在什么时间,练功之前一定要先作调息。调息,顾名思义是“调整呼吸”的意思。心意拳练功的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是在练功前,先用口向外吐气七口,是鼻吸口呼,吐故纳新;吐出胸腹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的空气。做完吐气以后,改为鼻吸鼻呼,最好36次。等呼吸调整均匀以后,心平气和了,即可以做以下七步丹田功法了。
2.入静
练功前的入静很重要,这是练功养气的第一步。古人说,静生气。即练功只有在入静以后才能生出气来入静时要做到神光内敛,意不外驰,杂念不能生,超然於物外,此时炼功者的身体就像与天地融为一体,物我不分,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此时练功者两耳似听非听,听而不闻;两眼似看非看,视而不见;於此状态,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感觉。《六合心意拳古谱》上说:“心要定、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净后无物,无物才行气;行气时绝象,绝象后必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通,神通万物有归着。”
入静时两眼要尽量微闭,是心与眼合也。意念集中在两眉中间的印堂穴(也叫祖窍穴)。
注意:有高血压的练功者不能意守印堂穴,防止血压上升。可以进行周身运气(有的叫做贯气法)
3.呼吸
心意拳的呼吸有几种,我在拙作《心意拳真谛》一书中已经有介绍。练习心意拳内功时,基本都用顺呼吸,即自然呼吸。
(1)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就是用肺呼吸,它是用鼻子吸进气,肺部扩张,腹部平伏;呼气时肺部平伏,小腹凸起。
(2)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也就是用腹部丹田呼吸,即吸气时直接将气吸到腹部,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收缩。
(3)反呼吸:也叫逆呼吸,与顺呼吸相反。心意拳一般都采用鼻吸鼻呼的方法。当功法练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有反呼吸,到最高层时也可以有体呼吸。
练习心意拳七步丹田功一般开始阶段都是用鼻呼鼻吸,也就是自然呼吸;配合动作是动作伸展时为开,吸气;收缩时为合,呼气。这种练气养气的方法在心意拳中也可以叫做“开合功法”。
为了学习心意拳的人对气在体内的行走路线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现将气在体内的顺行路线介绍如下:
吸气时,头向前昂,身体向前折屈,气的运行路线是气从鼻吸进一过雀桥一下膻中一到下丹田至睾丸导引——过会阴一长强一上命门一夹脊一上玉枕一百会穴,再按任脉下行一下膻中到下丹田,经身体督任二脉行走周,此为一小周天。
在练功中,炼气运气时,有的人可能气冲不上去,可以眼向上视,提肛收腹,舌顶上腭,则气可以过关,这是关窍。
呼气时,头往后伏。
心意拳的呼吸。是吸为虚灵劲,呼为实劲。因此在实用时一定要掌握好气的呼和吸。
4.贯气法
当入静意守一会后,内视祖窍穴,心意拳就是心与眼合,要守一会。可以意领气,向下降气贯气,气下行时要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尾闾微收。两手掌心向下,五指叉开向前,虎口相对,从上往下按。身体同时随手掌下按,往下屈膝,慢慢下蹲,将气降到两脚的涌泉穴,最好入地三尺。当感觉气降到不能再降时,再由两脚涌泉穴顺两腿而上行身体也随之站起。当气行到两胯的环跳穴时,两胯内缩,气到会阴穴。用尻尾骨处向上翻起,真气自然会上升。可由身体的后面督脉上行,过命门经夹脊直上玉枕,过玉枕到百会穴守一会,当再运气行气时,气从泥丸宫往下再降到印堂穴,稍停一会,由印堂下行至喉头,从身体内任脉直走过心窝到绛宫穴,经中丹田再到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由下丹田往上,要提肛;气复经夹脊、玉枕上泥丸穴。依此路线气再到中丹田,静守中丹田,此时,只收气,不出气,气伏丹田。如此练习贯气以后即可准备练习丹田功。
七把丹田功的具体练法
第一把:竖丹田
身体自然站立,然后微蹲,两脚距离同肩宽(图1)。先调息,等气息均匀缓和以后,以意领气,将气沉于丹田守一会,再将气从(下)丹田(气海)上运至上丹田(印堂)。在向上运气时,两手掌掌心朝上,五指叉开向前,手和身体随气的上升而上升(图2)
当身体升到不能再升时(此时已经恢复原站桩立式),两手翻掌,掌心向下,虎口相对,十指朝前,手掌和身体随着下落(图3)。意念也由上往下,落至中丹田(气海),两手要呈鹰爪抓劲,要扣气,不呼也不吸,停住意守一会。
这样手掌和身体一起上下:上升时身体直立,成站桩直立形,手掌心向上,虎口均向外;下落时两腿微屈,成半下蹲姿势(如骑马式),手掌心向下,两虎口相对。练此势要丹田随手掌和身体的上下起落而升降,如此反复练习,36次为一把结束。
说明:也有的人在练竖丹田功法时是单手,注意在做单手的一升一降时,一定要注意两掌的对称和均衡如先上升左手,左掌心向上,引气上升,而右掌一定要俯掌,掌心向下,两掌成阴阳对称式。并且在左掌上升的同时,右掌往下右捋按才行。然后再做右掌上升,左掌往下捋按;不管哪手上升或者下捋,都要五指叉开,这样气力才能到指梢(指为筋梢)。无论单手还是双手,一定要升起时身体直立,下降时身体下蹲成骑马蹲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