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明
拳学大师王梦斋所创的意拳有“七妙法门”,也即是由站桩、试力、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拳学体系。本人通过学习后,感到该拳奥妙无穷,确系拳学中的精品。那么在众说纷纭的练法中如何找到捷径,也就是找到最佳切入点直指拳学核心,不致枉费时日、浪费青春。本人认为学好意拳的核心是控制并用好“松紧”,也就是练好“松紧、紧松”的问题。
本人曾观看过一意拳好手与一颇负盛名的太极拳练家推手,在短短时间内使对手跌仆于地有几次之多,观后感觉确实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真是于无声处现炸雷。后问其练拳心得,他说主要是学好“松紧”、提高松紧质量,松要松得透紧要紧得整;,并加以灵活、随机应变。
可以说意拳是点上的运动,一些拳种是线段的运动,点上的微动变化“松紧”,当然比线段的运动快捷。松能瞬间化巨力于无形,使之落空、失重,紧是一触即发的集全身肌肉纤维收缩的整力。也可以说“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紧”,但“紧”后又要快速地转为“松”,在“松”与“紧”这一矛盾变化中,要做到“无中生有”、“有中化无”、以至达到“空中妙有”。推手中能不能变劲,也是衡量你学到了意拳真谛变化松紧有没有的一把尺度。
意拳训练的每个环节都包含着松紧调控,但必须先从站桩的“松紧”意控练起,从不动中体会、在微动中认识,重点体会其力量轻重、频率变换,以及整体大局观,能不能动一点万点皆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前呼后拥等等。然后再把“松紧”内涵扩展,渗透到其他各个训练环节中去,形成一举手投足就有松紧变化。
下面以意拳推拉试力为例加以说明其中的“松紧”变化敲门。以丁八步前后站立,两手心朝下置于胸前,往前进行直线推拉动作,在这直线中有无数个点,在这无数个点中体味其“松紧变化,开始要慢、要匀,逐渐加快其频率;在点上要欲行又止欲止又行;在前后推拉过程中,一停一行即一松一紧,停就要紧,行即是松,就如姚宗勋大师所说“停紧松行”。在松行中随时隐藏杀机变化停紧的忽然变劲,在“松中求紧”、“紧中求松”中求得惊炸之力。
在推手中,对手推你,你即“松”(挂)、对手回收,你用“紧”(推);在你一方来说是一“松”一“紧”;反之你一推(紧),他一僵,你又“松”(挂)再用“紧”(推),在你这方面来说是紧—松紧;往前一推(紧)、一松再挂(紧),推手简单说来就是“紧松、紧松”或“松紧、松紧”的问题,就像一根木桩栽在地上,大家都知道如何把它拔起来,往前推,它动一点但不能离地,往回拉,再往前推,来回几次晃动,它不就起来了吗?有一些人推手要顶牛、拖泥带水、发劲不脆,就是“松紧”处理得不和谐所致。松紧应用起来要注意快、聚、短,不能太长,引得越快,对方身体回去就越快,我顺势发之效果就好,小个子胜大个子关键就是能借对方的力,你一引,他必要向后,你往前推加上他本身往回抽的力,就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如引得长,对方就有反扑的距离和时间。所以控制、掌握好松紧要达到引与发是几乎同时完成,是一不是二。
顺便谈谈意拳之发劲。如写一个“6”字,由“0”和尾巴组成,未发时,身手处于“0”的状况,这“0可立、可卧、可斜,发劲时,劲力从“0”的某一点射出,形成了“6”或“9”等不同角度的“6”字,就像石子投到快速旋转的车轮被反弹回来的道理一样,能做到如此可算是学有所成的具体体现对于我们一般爱好者来说,首先要脚踏实地地从不动中去体会全身各部肌肉、肌、骨骼的松紧状况,进而与体外假借物之间牵挂呼应是否切实,细心体验上下左右、内外互相牵连、制约,进一步再由微动欲动又止、欲止又动的整体感觉,同时发生刚柔虚实、松紧错综的动感、所谓不动之动就是整体松紧之调控。再从假借方面落实“天是老大、我是老二的雄浑气魄。在动态应用中重点体现在动中求得“松紧”,在上下起落、左右摇摆、小幅度微动中求得“松紧”骤变,随时、随机完成蓄发相变的变劲,这样才可称学到了意拳一点真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