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禅高足王兰亭踪迹寻探(一)

(香港)马伟焕

1925年,陈微明著《太极拳术》一书,第四页有关“太极拳术源流”一文中叙述“长兴传杨露禅、李伯魁、陈耕耘诸人,惟露禅最精,传其子镇、钰、锱及王兰亭诸人。”两年之后,陈微明再著《太极剑》一书,其中“太极拳名人轶事”第七页提到“露禅之弟子王兰亭,功夫极深,惜其早死……”数十年来有关王兰亭生平的记载都没有进一步详情,只有李瑞东一系提到,李瑞东与王兰亭结义,并得王兰亭代杨露禅传太极拳于李。

近年出版的《中国武术人名辞典》(1994)登载王兰亭(约1840年    年)又名王永泰,早年习练周岳传十二连拳门拳械。1866年跟杨露禅习武七年。深得杨式太极拳的精妙。并擅摔跤术。为清营御教师,在北京王府当差期间曾胜董海川;后在鼻子李家中,又胜李瑞东,并与李结为兰好。

《中国武术大辞典》(1990)登载李瑞东,清末民初在世,河北省武清县人,外号‘鼻子李’。初练摔跤及少林等拳,后从杨露禅门人王兰亭学太极拳,深研太极五星椎及金刚八势等,外柔内刚,功夫醇厚。又善大杆子,所用大杆子重在八斤以上,抖动自如,拦扎精巧。当时推为此道中之一绝。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天津中华式士会的创办,任武士会名誉总教习。后曾任武德会会长。李瑞东是民初北方太极拳的积极推广者之一,在天津一带人望颇著。热心提倡武术至老不衰。

从上列二段记述可明确王兰亭与李瑞东的相互关系及王兰亭曾为“清营御教师”和在北京王府当差。仅此而已。未提到在清营中什么营当什么教师,和在哪一个王府当什么差。但一般传说和引用是:在旗营(清中央军分旗营和绿营)当武术教习和在端(瑞)王府当总管。

王兰亭在王府当差期间曾胜八卦掌宗师董海川。语焉不详,但从实际时间与环境来看,可行性很微。假定二人比武时约定为1867年,其时王兰亭约26岁,而董海川宗师年逾70,董海川曾与杨露禅结拜,他比杨露禅年长两岁,王兰亭应尊董海川为师伯,照当时的江湖道义与武林规矩,这个“比武”应不可能成立。二人岁数相差四十多年,辈份也有尊卑,以董海川身为武林至尊怎可能接受这廿来岁的毛小子比试呢?而这个廿来岁的“王兰亭”竟向师伯董海川比试,定个胜负,实在有悖常理,有违武林规矩。其真实性是无从肯定的。

王兰亭的秘藏秘笈—陈长兴有关太极拳源流的“序言”由李瑞东传人公开,更言明是禄禅得自陈长兴,晚年传给王兰亭,王再传李瑞东,该“序言”节录如下

具之总角之年,每于读书之暇即从师学习武术。(略)

余在先生门下,学艺廿载,蒙恩师教诲。技术尽授于我矣。吾夫子幼年,亦练少林外家拳棒。于乾隆初年夏间,在庙会上,同众人国场操演拳术。(略)

吾师从太夫子王宗岳先生学艺十载,尽得内家真传,又得甘凤池、张风仪二先生传授。遂练成绝技,无敌于天下,为侠中之高人。

嘉庆元年菊月

温州陈长兴谨序

该“序言”上列三段,略注释如下

一、该文成于嘉庆元年(1796年),该年陈长兴(1771-1853)刚25岁。而文中却说“余在先生门下学艺廿载,蒙恩师教诲,技艺尽授于我矣”,如是则陈长兴5岁就投拜蒋发门下,跟蒋发学艺,我觉得陈长兴本人以一代宗师身份品格不可能说这话,这语句对陈长兴是谤辱。

二、“吾夫子(蒋发)幼年,亦练少林外家拳棒,于乾隆初年夏间,在庙会上,同众人围场操演拳术。”乾隆初年应是1736年以后,查以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计,即1574年,据赵堡镇相传及蒋发后人蒋乾元提供,蒋发字福,生于明万历二年无误。若能于1736年以后参加庙会,则年龄已超过162岁还能在庙会操演拳术。可信乎?

三、该文最后又说到“吾师又得甘风池张风仪二先生传授,遂练成绝技…”查甘风池乃“江南江宁人,少以勇闻,康熙中客京师贵邸,雍正七年(1729年)为李卫诱捕,传言八十多岁死于家”(见清史稿),以此推算蒋发比甘凤池年纪要大74年以上。难道蒋发以80高龄向小儿郎甘凤池学什么绝技,可能吗?

总的来说所谓王兰亭传的“陈长兴序言”是充满娱乐性,令人捧腹,这样的奇文,只可供赏,拿不上历史平台去研究。

今年三月份我探访了吴文翰老师,吴老近年对太极拳史研究。下了很大功夫,也掌握了不少历史资料吴老师治史精神可贵,他说要不断挖掘历史资料去肯定或修正旧有的说法。他查阅了大量清人、端(瑞)王府后人的笔记、日记和有关文字资料,仍未找到太极拳的痕迹。他提到清同治年间湖广总督名叫官文,有王兰亭者称为官文“长随”,随官文去职返京,传闻进端王府当总管八国联军入京后,“王兰亭”就相应不再有出现,而传其已死或削发为僧。陈微明和李瑞东说的可能就是这个。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