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古典拳论汇解(上)(一)

凌召

形意拳的诸多拳论谱诀,都是历经数代人在实践中作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验证理论的反复研炼总结的硕果。做出总结而留以文字者,他们都精通易理易数,且中医理论等古典哲学及文化素质修养相当的高。而且,由于时代文化的局限,文体格式大异,每一句话的含义又是相当的深邃,今人读之,可谓是索然不解。时下有关形意拳方面之大批量的著述中,都占有大篇幅的“古拳经、“古拳论”、“古拳诀”。然而他们不是照录原文,就是人云亦云的简单解释,给人们的认识仍是模棱两可,没有给武林之后学者们一个明白之语言。近年有很多读者给我写信、打电话,探讨这方面的问题,问能否有人将形意拳的“拳论”作一个以理服人的明白解释。

本人也爱好研读古典拳经拳论,早年学习中医时曾专修《黄帝内经)及一些古医典等书,以及宗教哲学、史志经传方面的著述,查阅手边的“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各美拳经、拳论、拳诀、拳谱,其文体格式语句,最早者也不过是明末清初的,而最多者是清末民初的文体格式;语句多为半古半白,难于理解者则在于文中词义多含中医理论与拳技汇合阐述的这方面内容。本人今将流传较广的形意拳“拳论”共七篇汇辑一处,作番浅显解释,以供爱好者参考。

此举并非本人故作卖弄,实乃于古籍今著中挪移借代而为一已之观点。因为阐发前人之微旨,展示出古论真谛,本为吾辈人之事,大胆亮出一己之观点与天下武术理论爱好者们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互相获益,方不悔在武林道上走一遭矣。

一、形意论

(原文)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相感,不外一气之流行,故达摩祖师本之,而创是拳。其旨在养气,在益力。动作简而功无穷,故名之曰形意拳也。

(解)此论重点闻述形意拳这一名称的由来。关于形意拳的名称,自古至今有称之为“意拳、心意拳”、行意拳”、“六合拳”、“心意六合拳”的,从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有着逐步的深入,从拳法拳理的完善上对其名称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合理的称呼。形成了与其前身完全不同的一门拳学。

形者,实指的是人体本身的形体。人的形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形体,泛指人体的身形和体质;狭义的形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组结构,称之为五体。五体既与脏腑经络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又与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五体与五脏这种对应关系称为“五脏所主”。所谓“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牌主肉,肾主骨”(〈素问·宣明论)。人的生命机能来源于人的形体,故日天地是大生之宇,人体为小生化之器,人的生命赖形体而存在,若形体散解,则生命活动也随之终止。意者,指人的思维意念。“意”由“心、音两单字复合,可见“意”是“心之声音”,意是心音外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因“心与意”义同而常通用。其同在于“心”、“意”均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思维情况、精神状态等。《灵枢本神》中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是心中产生的忆念活动,心有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心脏。“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医学入门·脏腑》),实质为脑。脑为元神之府,散动觉之气于筋而达百节,为周身连接之要领而令之运动。脑统领肢体,与肢体运动紧密相关。“脑散动觉之气,厥用在筋,第脑距身远,不及引筋以达四肢,复得颈节膂髓,连脑为一,因遍及焉”(《内镜》)。脑髓充盈:身体轻劲有力。所以,一切生命活动,精神意识、感觉运动等都直接由大脑主宰,这也就是“意”之所出处。

高度灵敏的五官四肢是人类的外形,高度发达的大脑器官及其思维活动是人类的内意。正是由于人是形与意的统一体,人才成为宇宙间万物之灵,人才能够区别于其它生灵而感知世上万事万物。人能应四时而知万物,有高度发展的意识和思维,又是万物中最宝贵的,所以说:“天地覆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者,即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均由内在的“心神”作为主宰的。是体内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包括神、魂、魄、意志,属于脑的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中医学将其分属于五脏,成为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总统于心。

心藏神:是指心统领和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魂、魄、意、志四神以及喜、怒、思、忧、恐五志,均属心神所主。故:“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神气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那则万神俱邪”(《类经脏象类》。

肺藏魄。魄是不受内在意识支配而产生的一种能动作用表现:属于人体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即无意识活动。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以及躯干肢体的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畴。故曰:“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类经·脏象类))。魄与生俱来,“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素问…六节脏象论》)。“肺藏气,气舍魄”(灵枢·本神》)。故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反之,肺病则魄弱,甚至导致神志病变,故曰:“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灵枢·本神》)。

肝藏魂:魂,一是指能伴随心神活动而作出较快反应的思维意识活动,“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灵枢·本神》);一是指梦幻活动,“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类经脏象类》)。肝主疏泄及藏血,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所谓“肝藏血,血舍魂”(《灵枢·本神》),如果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能随神活动,就会出现狂乱、多梦、夜寐不安等症。

魂和魄均属于人体精神意识的范畴。但魂是后天形成的有意识的精神活动,魄是先天获得的本能的感觉和动作。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