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古典拳论汇解(下)(一)

凌召

六、形意拳五纲论

(原文)劈拳者,五行属金,而养肺。其劲顺,则肺气和,夫人以气为主,气和则体自壮也。

钻拳者,五行属水,能补肾。其气之行,如水之曲曲而流,无微不至也。其气和,则肾足,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崩拳者,五行属木,能舒肝,是一气之伸缩也。其拳顺,则肝平而长精神,强筋骨,壮脑力。

炮拳者,五行属火,能养心,是一气之开合,如炮炸裂也。其气和,则心中虚灵,身体舒畅。

横拳者,五行属土,能养脾和胃,是一气之团聚也。其形圆,其性实,其气顺,则五行和而百物生焉。

劈拳之形似斧,故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故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故属木。炮拳之形似然,故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故属土。由相生之理论之,劈拳能生钻拳,钻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横拳,横拳能生劈拳。由相克之理论之,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

(解)形意拳五纲,就是讲述形意五行拳衍自五行学说的因果,以及五拳配五脏(中医学理论)的内容。形意古谱中曰:“五行拳内养五脏,补脑力保丹田;外强筋骨,捷手足,使耳目,奥妙无穷,益匪浅”。那么,五拳、五脏、五行,三者之间的渊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

“五纲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形意拳五纲的本身就是直接承袭于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切不可将五行看作是静态的,而应看作是五种动态的相互作用。五行不仅是物质和运动,而且又不再是物质和运动,不即不离,亦即亦离,是五种物,五种性,五种能力,故称五德。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从一开始就着眼于事物的矛盾作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之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曲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标示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火日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士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士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土具生生之义,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为贵。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凡物生长之后,必会达到凝固状态,用金以示其坚固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属于“金”。“水日润水”:润,湿润;下,向下。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由此可以看出,医学上所说的五行,不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特征,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相类比,运用归类和推演等方法,将其最终分成五大类。其具体推理方法有,一是类比法,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或关系上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也是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法,中医学称之为“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中医学五行学说运用类比方法,将事物的形象(指事物的性质、作用、形态)与五行属性相类比,物象具有与某行相类似的特性,便将其归属于某行。如方位配五行、五脏配五行等。方位配五行,旭日东升,与木之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之炎上特性相类,故南方归属于火。又如五脏配五行,牌主运化而类于土之化物,故脾归属于土,肺主肃降而类于金之肃杀,故肺归属于金等等。

二是推衍法,推衍是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属性,推衍至其他相关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属性的推理方法。属中国古代的类推形式,包括平行式推衍和包含式推衍两种类型。平行式推衍与类比思维相比,实际上是发生了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思维作水平方向运动的性质。通常是某种法则或范本的延伸,这种法则、范本与新的推衍对象之间并不存在包含关系。以木行推衍为例,已知肝属于木,而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故胆、筋、目眦属于木。他如五志之怒,五声之呼,变动之握,以及五季之春,五方之东,五气之风,五化之生,五色之青,五味之酸,五时之平旦,五音之角等等,亦归于木。根据木行的特性,在人体以肝为中心,推衍至胆、目、筋、怒、呼、握,以及春与东、风、生、青、酸、平旦、角等之间并不存在包含关系,仅是在五脏之肝,五季之春的基础上发生了量的增加,其他四行均类比。包含式推衍又可分为抽象模型推衍和类命题推衍两种形式,五行学说按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规律,说明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五脏系统,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各不同要素之间的统一性,便是五行结构模型推衍的具体应用。类命题推衍属中国古代的三段论推理。中国古代的三段论属不完整,不规范”的推理形式,尚不具备类型或范式的意义。

总之,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乾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具有勤于观察,善于推类,精于运数,重于应用和长于辨证的特点。推类,即善于用举反三,引而伸之的推类方法去研究自然界的未知事物。在“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物取象”的基础上,“以类族辨物”,并进一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即触类旁通,由已知事物推广到其他未知的事物。五行学说的归类和推演的思维方法是观物—取象—比类—运数(五行)—求道(规律),即应象以尽意。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立象类比是手段,尽意求道是目的。这是一种以直接观察为基础的综合类比的思维方法。

类比思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维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思维的横向性和联想性。所谓橫向性是指思维是在个别或具体的事物与现象之间的水平运动,从个别走向个别,从具体走向具体,从事物与现象走向事物与现象。在横向思维中涉及的两端之间并无本质上的类属关系,仅是一种表象上的“类”似,与纵向思维沿着种属即从一般到个别的垂直方向进行不同。所谓联想性是指思维具有随意性,只要两个物在某一点上具有相似性,思维就可以跨越巨大的种类界限和知识空间,在两个看似完全不着边际的物象之间建立联系,而不像推理必须在一个限定范围内循规蹈矩地进行。类比思维具有比较强烈的主观色彩,虽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的优点,但它缺少严格的客观准则的制约,易陷于主观无据的泥潭,它也必然具有类比的推理特点,即其结论是或然的,可靠性小,创造性大。因此,五行归类,或称五行大系,不仅要揭示自然界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使上自碧落下迄黄泉,无可逃逸其间,而且又刻意地去寻求和规定自然与人事之间的联系,将大千世界网罗净尽,不免有牵强附会,机械类比之嫌。但五行大系的可贵之处在于:将宇宙万事万物各以类相从并相互作用,构成五个结构系统图式,组成一幅有序平衡、生机盎然的生存形态图,揭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之道(《中医基础理论·哲学》

豫ICP备19006514号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邮件至:419017772@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